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2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 ,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 ,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 ,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 ,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 ,最后是算出平年、闰…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的认识,24时记时法等,与通用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运用年历卡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时间观念。如: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上一年有几个月?大月、小月及二月份各有多少天?并在年历上找出儿童节是星期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十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计算出平年、润年各多少天。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二是归纳整理出所学过的时间单位表,把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整理成一览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新  相似文献   

3.
三年级《年、月、日》教案设计设计者:长春市西五小学丁国君评析者:吉林省特级教师张希濂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3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2.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年、月、日。它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新的时间单位。由于时间的概念比长度和重量的概念抽象,且时间单位的进率也不相同,这就增加了学习难度。笔者就如何依据教材,围绕大纲确  相似文献   

7.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月、日作为较大的时间单位,它的学习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年、月、日知识作全面、概括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前,我引导学生积极查找年、月、日的资料,让学生走进“年、月、日”的历史;教学中,我把历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数学原理作为一种知识的介绍引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一、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走进“年、月、日”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内容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时、分、秒”(三年级上册)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三是通过国庆节等有意义日子的  相似文献   

9.
测量时间的长短,不能像测量物体的长短、质量那样,直接用计量单位去度量,只能随着时间的流动过程对它所作出的记录进行测量。因此,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教学,也应凭借已过年代的年历作为学具、教具,在观察已过年代的年历中,发现及总结它的规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平年”、“闰年”   教学开始,可提问学生:你今年几岁了 ?通过谈话,让学生知道,我们一天天的生活,一年年的长大,时间也随之增多,所以,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年、月、日各有多长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拿出…  相似文献   

10.
余能强 《辽宁教育》2007,(1):105-107
内容分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时、分、秒”(三年级上册)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三是通过国庆节等有意义日子的导入,  相似文献   

11.
“一分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学生不容易接受。如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地掌握“分”这样抽象的时间概念,是教师在执教之前倍感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年、月、日》的练习课,上节课前我和四(3)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世纪、季度的知识,课后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他时间单位的知识。于是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关于时间单位,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中,“年、月、日”是继“时、分、秒”之后另一层面的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学生已有“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对这三个时间的认识有限。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难点是了解年、月、日的产生,理解大月、小月和平年、闰年。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前,我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本课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自己得出;哪些知识学生慢慢体会就可以明白;哪些知识不必讲学生就可以理解。我认为,本课教师的作用是唤起学生…  相似文献   

14.
年月日     
(教材取自九义小学(数学)第六册P81——86)〔说教材分析〕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而本节教材所要学习的年、月、日,又比学生已学过的小时、分、秒等这些可以从钟面看得出,数得着的时间单位更抽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断积累起大量的年。月、日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教材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年、月、日的认识及进率,难点是通过判断平年、闰年来准确地推算出每年二月份的天数。而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整理不同年份相关月份的…  相似文献   

15.
《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然后再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年、月、日、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年、月、日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时间单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浅薄,对上述时间单位只是粗知,还很不理解;至于世纪、季度、旬等时间单位,对他们来说还相当陌生。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年、月、日,熟记其进率,掌握小月、大月、季度、旬、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知道24时记时法和12时分段记时法,掌握将钟面时间转换成24时记时的推算规律;能正确区分时刻、日期和时间,学会解答简单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艳红 《云南教育》2015,(Z1):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今天是2014年几月几日?师:不错,今天是2014年4月11日,这里的年、月、日与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1.联系生活,引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能判断平年、闰年 ,记住大月、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会正确列式计算全年的天数 ;指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类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首先 ,学生听儿歌《太阳、地球、月亮》 ;然后 ,计算机演示“三球转动” ,教师讲解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板书 :年) ,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月(板书 :月)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板书 :日)。接着 ,教师指出 ,年、月、日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它们和以前学过的时、分一样也是时间单位。新知学习学生学习年、月、日可由下面三步进…  相似文献   

20.
一、制订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根据大纳要求和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2)知道各月的天数及平、闰年的区别,学会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4)结合教材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