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对学生尊重、真诚。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也意味着非指责、非嘲讽、非强加于人。尤其是对一些在各方面都不太出色的的学生,更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打着“为学生好”的幌子去伤害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是培训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拙见。一、以尊重为前提,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对持有不同看法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否决,更不要训斥,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3.
教-学-评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不仅要会教学,也要会评价学生的学和自己的教.评价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而教师的评价素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客观,也要合乎一定的伦理规范.从实践来看,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自由表达权和平等对待权等权利,保护学生不受伤害,以...  相似文献   

4.
解语 《河南教育》2005,(6):49-49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新教育理念在学校日益被强调,比如尊重学生。我并不反对教师尊重学生,我也认为对学生动不动就大加训斥.绝不会是一个好教师,更反对教师情绪失控而伤害学生。但如果说由此一来,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讲坐姿,随便讲话,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甚至并无特殊原因,只因为想出去就说要上厕所……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纪律的失控,是以尊重学生的名义而允许学生对教师不尊重。  相似文献   

5.
时下,学生不讲道理是一个缺点,而教师只知讲理不知道歉却是一个盲点。比如在班里,教师犯了错仍强词夺理据理力争,结果只能让学生委屈伤心,自己也威风扫地,落得两败俱伤。在教师不讲理的时候,学会向学生道歉,不仅能抚平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还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2名中小学生的家长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编码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对尊重学生的理解有五种成分,支持独立、平等、亲和、有礼貌、指导帮助。教师对于学生尊重自己的理解有六种成分,有礼貌、顺从、亲和、平等、支持独立、敬畏。教师不尊重学生表现为压制独立、不平等和没礼貌。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自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不顺从、没礼貌和伤害自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观念和行为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讲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些固然重要,其实学生更加珍重的,是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而最不堪忍受的,除了教师伤害自己的自尊心、侵犯自己的人格以外,便是教师的偏见、不信任。持偏见、不信任,既是不尊重事实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那些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学生,一旦得不到教师信任甚至受到歧视,便会极度逆反或自暴自弃,这样,再多的教育都难以奏效。故教师“相信学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堂罚站”导致小学生自杀:师生信任危机不容忽视200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在福建省海龙市…  相似文献   

8.
张坤  刘伟 《考试周刊》2012,(28):166-166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从所站立场来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站在自我立场,即教师角度来传递信息,评议学生,另一种则是站在他人立场即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发布信息。一个教师如果总站在自我立场上来与学生沟通,那么这种沟通就很容易受阻,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或不良后果。因为学生会觉得教师判断和处理问题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不能真正理解、关心自己,随之会对教师产生失望感,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最终不愿与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会远离教师。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尊重、爱护学生尊重、爱护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教师要信赖自己的学生,和他们民主、平等地沟通,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对学生乱发脾气。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更直接的感染力。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在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爱,换来了学生对自己的爱和尊敬。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好情感因素呢?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人格不可辱,自尊心不可伤害。一视同仁,掌握方法,因势利导,注意场合。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2.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家长的看法,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去体谅理解家长。班主任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班主任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搭建这座沟通的平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它便是一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了!  相似文献   

13.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只注意到优秀生,而漠视后进生,甚至会随意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同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会排斥、歧视他们。后进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表现出对学习和对教师、同学的厌恶。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 ,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 ,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心灵上是相通的 ,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 ,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 ,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 ,从而产生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 ,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以接近和信赖的大朋友 ,这样教师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容易被学生接受 ,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发掘他们…  相似文献   

15.
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如果老师始终端着一副高傲的架子,不能平易近人、与学生平等相处,就会人为地造成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生就会对你产生敬畏心理,就会不自觉地对你敬而远之。常言道: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学生对教师厌烦,对教师所授之课又怎能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努力摒弃传统的、陈旧的师生关系,时时处处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教学工作中都努力做到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教育中,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淡淡我对创新教育方法的几点认识。1.尊重学生。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不仅是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的关键,而且是教师自身价值体现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也就没有教师的价值体现,教师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就会“倾心”于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2.用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地强调学生行为的控制或过多的惩罚,但这些很容易抑制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无法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要搞好课堂纪律,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完成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本人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自己的"与学生的沟通艺术"的课题研究,总结如下:一、关心学生,深入内心,尊重人格,保守秘密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学生才会对教师说真心话,说心里话,而不是言不由衷,敷衍搪塞教师。当学生对教师说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我们要用爱来迎接明天,对学生不仅要无条件、全方位地关爱,而且要对学生给予尊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爱呢?我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充分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心灵上是相通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从而产生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以接近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样教师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发掘他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