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他在《创造的儿重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包括五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层层裹头布缠了起来,我们要解开裹头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对于目前我国的幼教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认为首先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尊重儿童人权及了解儿童的能力和需要。父母和教师“在情感方面和小孩站在一条战线上”,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活动”。这就是说,只有热爱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自觉活  相似文献   

3.
现在学校注入式教学盛行,原因固然很多,不相信儿童有自学能力(更不用说有创造力了),恐怕是原因之一。要废除注入式的教学,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认识儿童,了解儿童,让儿童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得到发展。这个问题涉及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是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作为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发儿童智力,是为了使儿童善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怎样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是智力开发的前提。不搬掉压在幼苗头上的石头,幼苗是不可能自由生长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儿童期最基本的活动,而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又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它不但能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还能够充分给予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空间和时间,从而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1944年,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学习陶行知的论述,联想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的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指出通过"六大解放"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解放人。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中,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提供范画,让幼儿进行临摹。而在今天显然这样"填鸭式"的教法已不提倡,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打破传统,做到"六大解放",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85):190-191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的各类竞争对我们的教育和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创造力则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前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那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深入思考、大胆探索,试图探寻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真正地实施"六大解放",让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理论是其幼稚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今天我们探索教育道路,思考教育创新的有力依据。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以儿童的发展为依据,找寻适合我国的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教育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1946年,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他强调教师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他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才能真正使学生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做到自动自觉地学习,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我们将生态课堂的  相似文献   

12.
给儿童“六个解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前主张给儿童“六个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能接受头脑的指挥.父母不要包办。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事实.多看好的一...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一是要鼓励儿童的好奇心 ,二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三要培养儿童的想像力 ,四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五要注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七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也许不可以培养,但一定可以被扼杀,这就取决于我们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搜集了父母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各种疑问,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创造力研究专家施老师来一一解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吗?父母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这个答案显然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在分析儿童创造力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创造力这个核心问题,否则对于儿童创造力的表现,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要解放创造力,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一边呼吁解放儿童,一边却发现成人对儿童的控制并没有放松。究其原因,历史的梳理告诉我们:中国以"人伦"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儿童观传统,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形态下的教育新思想,都没有为我们铺设一条现成的儿童解放道路。解放儿童依然是今天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真正要解放儿童,我们还要在从儿童出发还是从成人出发上做出根本的抉择,还要摆脱知易行难的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以画的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性的技法训练。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封闭性的绘画教学显然是需要加以改革的。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点,真正做到"六大解放",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喜爱绘画,感受绘画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大解放”理论,奠定了我国创造教育的基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把实现“五大解放”作为实施新课程作文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虽然“迷信”已不再是禁锢儿童思想的“裹布”,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头脑就被解放了。看看我们作文教学的现实吧!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20.
<正>学前儿童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去想象,这就要求家长朋友和每一位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与引导,找到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所谓创造力,是发散思维的外在表现行为,是一种思维能力,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创造力本质在于创新,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新成果。创造力是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需要人去挖掘、引导和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