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归因促进体育教学●李彩秋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倾向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均有其原因。人们也往往对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测与判断。这种推测与判断对其以后的行动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谈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上海教育学院孙辉何谓归因?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已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认识,寻找出其产生问题的性质或推论出其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心理过程。具体地说,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归因一般可分为二种类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给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结果往往会表现出多种归因性判断和推测。心理学界有言:“对一个行为结果所进行的自我归因或他人归因,对人的后续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正确归因,乃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一、归因理论的源出   海德首创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们都相信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客观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进而,其将多种多样的原因简化为能力、努力…  相似文献   

4.
1前言   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当中去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的归因分析及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1.心理因素对发球稳定性的影响 1.1自我效能与归因.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心、期望和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对自己行为归因如何,会对其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把成败归于何种因素,对其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深刻影响。运动员有过因关键时刻发球不过网而使球队输球的经历,由于归因不同,一方面,可能会降低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对关键球的处理缺乏自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陡然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效能评价,使其痛定思痛,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运动技术学习中影响学生的归因的因素以及归因对学生的情感、期望和意向的影响作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归因受学习结果、成绩等级和性别的影响,归因对学生的情感、期望和意向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其有三个主要方向:内外控、稳定性、可控性,较为流行的"三维归因模式"概括了这三个维度,每一种原因可从内外控、稳定性和可  相似文献   

8.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心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归因理论对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结果有较大的解释价值。个体的归因倾向直接影响着学习态度。而在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归因晋遍存在着性别差异,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功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其他不稳定的及外部因素,而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根据性别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教法及手段,不应只是简单地降低任务难度,不…  相似文献   

9.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归因的研究,是当前运动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已取得相当大的科研成果。 但有意识地运用于体育实践的却很少。本文在总结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即从实施运动归因训练能有效地影响转化运动员的情绪和 情感,提高对未来的期望,激起其从事运动的成就动机,以及有助于其良好人格的养 成这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地阐述。并进而对如何进行运动归因训练提出了具体建 议。  相似文献   

10.
前沿动态     
1.当前运动心理学中归因研究的误区  归因研究是探索事物结果的起因 ,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整合 ,把行为和引起根源联系起来 ,提供一个对未来情景的解释。旨在帮助人们发展对事物的控制、提高处理事件的能力。运动心理学的归因研究是探索运动员怎样提高运动成绩 ,寻找引起运动结果的根源所在 ,解释这些根源对后续情绪、期望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心理学界 ,对归因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8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 ,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发表越来越少。瑞斯 (T Rees)、恩格迪沃 (D K Ingledew)和…  相似文献   

11.
归因研究成为目前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归因理论入手,综述了运动中归因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运动员归因的各个因素以及归因对运动员后继行为产生的影响,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文章以长沙市高校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课外武术锻炼的态度进行调查,利用心理学"三维归因模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促进高校武术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归因维度和效能期望量表问卷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效能期望影响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的归因和情感反应;女篮运动员倾向于把比赛结果归于个人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和内部原因;归因能预测比赛后的情感反应,但并非所有归因维度都与比赛后的情感反应是显相关;比赛成败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效能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均存在着显的主力与非  相似文献   

14.
采用 SAR归因问卷对铜陵市体校运动员进行归因调查 ,并据此分析运动员的主要归因倾向 ,以及它与理想归因模式间的差别 ,从而让运动员把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正确的原因 ,这有助于增强信心及训练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5.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种行为结果进行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心理学家威纳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学生对自己课业成就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大维度.所谓控制源即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稳定性是指那些个内外部因素是否可变;可控性即行为者能否控制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如生理、心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具有体育自卑心理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参加各种运动,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这种心理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有消极的影响.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产生的原因是: 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其他人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积极情绪体验及锻炼行为坚持性与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做了多维分析考察,提出通过再归因训练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设想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归因方式是个体跨越不同情境与时间而表现出来的特定归因倾向。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对个体的情感、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归因方式特点,为促使他们形成积极、良好的归因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年级、性别、独生与否及城乡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从倾向性目标定向及其与内在动机、认知、情感、归因和成就行为之间关系等方面展开,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任务目标定向与积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而自我目标定向与消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并存在着性别、年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研究还对倾向性目标定向与情境性目标定向之间交互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学习成功自我归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的归因倾向对其随后行为的影响是较大的,也是较复杂的。但这种倾向是可以改变的。当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对体育学习成功的自我归因倾向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目标,针对大学生的归因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去影响引导他们,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来促进其体育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