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未来15年我国科技界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党、全国必须共同努力的国家发展目标。创新是指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并获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过程。创新型国家通常是指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我试从人类发展历史的启迪、当今时代的特征、我国的国情与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等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和认识,不当之处,请同志…  相似文献   

2.
赵成鑫  张恩鹏 《科技风》2013,(10):63-6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定决心,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内涵、背景、对策等方面系统梳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有助于全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髓要义,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泉州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的转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泉州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对泉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基本思路提出几点思考,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突破,开创泉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新局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1):I0001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列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快字优先"到"好字优先";从依靠引进、依靠国外技术和资源投入驱动,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使得自1989年创刊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我国的R&D管理及其所支持的创新与创业研究的本刊,有了新的发展机遇,编辑同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空前增强了.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新疆不仅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加速新疆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创新型省份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尚未过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最主要的短板。  相似文献   

6.
正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于9月4日下午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习近平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调节地方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地方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美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典型代表,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相对成熟,发展历程对张家口市当前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通过研究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相关内容,比较分析张家口市当前在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张家口市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明生 《科协论坛》2006,21(5):12-14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这是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推进全国科学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动员令。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自主创新又是国家战略的支撑点.提出发展国家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的思路,分析了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政策规划与思路、政策环境构建,包括发展思路必须要实现战略性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的政策规划与部署,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构建的核心原则,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建设的内容,创新型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建设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标志着四川成为继江苏、安徽、陕西、浙江、湖北、广东、福建之后全国第8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省份。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四川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盐城正处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既是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盐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果凸显。但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压力仍然突出,融资缺口大、融资难问题成为抑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已经进入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苏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对高技术服务业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江苏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江苏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战略是从经济结构供给侧发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途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创新型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体力量。以通用电气创新发展历程为历史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演进和形成的创新机制,分析创新机制的构成要素,理解创新机制的运行原理及实际运行状况,分析企业创新发展与行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构筑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介绍了国际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在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长达3个半小时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绵长历史的大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决心,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今天和明天。催生先进技术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文化,是推进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创新型四川建设的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建设知识产权文化首要是培育知识产权意识,根本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关键是推动知识产权实践,注重提升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四川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四川注入知识产权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李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56-61
随着全球竞争的高端化,创新愈来愈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作为能耗、碳排放大省的江苏,城市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尤为迫切,此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对江苏创新型城市的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加速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转变及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的主要指标。并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出发,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求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最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与企业创新指标进行比较,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型企业关系研究分析框架;二是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