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顾名思义,当然与广播电砚有关。有了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有了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才有广播电视报的兴旺。《广东电砚周报》更是在80年代初,广东电视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于1982年6月应运而生的。当时全省独此一家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独此一家电视报──《广东电视周报》。刚刚摆脱“文革”阴影的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了电视台的忠实观众和电视报的忠实读者,周报发行量节节上升,《广东电视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238万份。但世间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呈直线上升。有高潮就有低谷。后来的事态发展,现在想…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一般只有导视类的杂志,比如美国的<电视指南>、德国的<图像与广播>等,很少有导视类的报纸.而在中国,共有340多家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强调要突出报纸的广电特性,即广播电视报一定要姓“电”,报纸的所有版面都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来带“电”作业。倘若刊登了与广播电视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即所谓“不带电”的内容纳入广播电视报版面,就会被认为违反了“行规”,是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广播电视报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发行问题,办得好点、差点,都不至于引发报纸的生存危机。循规蹈矩,抱守残缺尚能说得过去。拿《山东广播电视报》来说,当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电视传媒的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听众、观众的沟通交流中曾作出突出的贡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经历、创造了一个发展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广播电视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一条冲出“重围”的路,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广播电视报的现状与问题(1)广播电视报固有优势逐渐减弱,受众群体日益萎缩。随着20世纪90年代生活服务类报刊的兴起、电视遥控器的普及、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等新情况的出现,观众对节目表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观众可选择媒介的多样化,导致全国广播电视报的受众数量一年不如一年。(2)广播电视报内容单一雷同、缺乏个性特色,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虽然很多广播电视报不断改版、扩版,版面增至24版到40版之间,有些还出版副刊或特刊,但周报的性质限制了…  相似文献   

6.
柳杨 《声屏世界》2001,(11):47-4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振东在1998年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广播电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它依附于广播电视又独立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广播电视的面儿有多宽,它的面就有多宽。”这一说法。为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报道又一次作了界定,打破了广播电视报以前“带电作业”的狭窄理念,为广播电视报指出了以广播电视为中心,在补充中丰富,在延伸中升华的创造天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虽然广播电视报仍维持着较高的发行量,但随着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地位下降,加上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在现代报业发展中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优势不优,劣势愈来愈明显,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面临来自报刊市场的竞争。这个竞争不仅来自于广播电视报与综合性报纸的竞争,而且有广播电视报系统内的竞争。如今可供读者选择的报纸越来越多,综合性报纸可以刊载未来2天以内的电视节目预告,从而打破了广播电视报独家垄断电视预告的局面。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许多报纸不借用整版篇幅刊载大量的影视信息,使其报道面几乎…  相似文献   

8.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市广播电视报纷纷出笼、读者娱乐花样日益翻新而不再仅仅留恋于听广播看电视的新情况下,省级广播电视报的头版该如何面对挑战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播电视报大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广播电视业繁荣发展之时而生,并随之逐步发展壮大的。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电视更是异军突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预告广播电视节目的这张周报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场份额激增,商品广告纷至沓来。许多未办广播电视报的省(市、区)厅局和地(市)局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视报,并把它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加以积极的扶持,从而在广播电视业内形成了声、屏、报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携手并进的传媒生态格局。广播电视报也因其投入小产出高,深人家庭多,读群广泛等等优势,而成为广播电视业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是小报。那么,广播电视报这种小报能否作出“大文章”呢?回答是肯定的。早在50年代,伴随着人民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报的前身——广播节目报应运而生,其宗旨是,依托于广播,服务于广播和听众。这给了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今,在广播影视事业如日中天,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应该说,以这样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为依托的广播电视报是有着非  相似文献   

11.
白锋 《新闻传播》2009,(8):81-8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媒体处于新兴阶段,广播电视报是人们获得资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壮大起来.广播电视报是一份特殊的行业报.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曾经达到30万份.广受哈尔滨市读者的欢迎.在服务哈市市民声屏导视、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传媒格局的巨大变化.广电报在今天竞争激烈的传媒背景下.却处在一个很艰难的境地。全国约340家广电报.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已为数不多.而且远低于这一底线的报社仍在持续增加;20万份以上的更是只有少数几家;广告创收普遍出现大幅下降;入不敷出的广电报社不在少数。创新和改革已势在必行.不创新就只有坐以待毙。美国著名的节目导视类期刊《TV Guide》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替电视观众对节目预告进行梳理.并且按照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加以归纳.真正起到了电视指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上,《TV Guide》买断了美国所有电视台的节目表,这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的特有媒体、电视传媒的衍生物,曾经在观众和电视的沟通和交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创造了"春天的神话",据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有170家广播电视报,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拥有1.4亿读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进入家庭,广播电视报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如果说现在收音机,尤其是电视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那么依附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广播电视报从目前看还远末成为家庭的基本生话资料。怎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报成为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即广播电视报真正成为一份家庭化的报纸呢?本文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时策。一、广播电视报首先应是家庭休闲报有些研究人员把广播电视报的读者群总结成这样几种人:“放学回家”、“赋闲在家”、“机关茗家”、“企业居家”,他们既喜爱读书看报,又是喜欢听广播看电…  相似文献   

14.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目前真正到了“群雄割据”的年代,由“独生子”广播衍生出电视,报纸(广播电视报),进而电视又“繁衍”出有线电视,经济电视,教育电视等等诸台,广播进而再繁衍出经济电台,交通电台,文艺电台等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从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历时近20多年了,从最初的繁荣发展到现在各地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份额总体上不同程度地萎缩,广播电视报流变与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将进入“大分化”时期,随着所谓“上层建筑行业”不断地市场化、产业化,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一批基础差、规模小的广播电视报被分化淘汰出  相似文献   

17.
声屏之侣:生存于媒体和受众之间──谈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作用邢文国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普及而孕生的第三种声屏信息载体。它一方面作为现代电于音像传媒的依附品,体现着宣传声屏、服务声屏的基本属性,是广播电视整体传播网络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荧屏百花绽放,许多优秀栏目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拥有较高收视率的名牌栏目。广播电视报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现象,快速跟进,有的辟出专栏、甚至专版来与之连动。五光十色的荧屏为广播电视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和资源,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版面优势,广播电视报怎样与电视栏目连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与广播电视互补互动,借助广播、电视优势,是多快好省创作广电报精品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