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初的贾仲名评关汉卿的杂剧说:“珠玑语唾自然流”(《凌波仙》吊词),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这种特色充分地体现在杂剧《窦娥冤》这本戏中.本文仅就中学语文课本选的第三折,谈点粗浅看法.元人杂剧的语言,有一个总的倾向,前人以“本色”一词来概括它.最能代表本色语言的,当首推关汉卿.本色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陈母教子》自从随《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重见天日时起一直受到评论界的怀疑,对它是否为关汉卿之作的争议时常出现。该文就此争议从文献资料的可信性和剧作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上重新审视这部歧异颇多的杂剧,并对该剧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同时横向比较它与关汉卿其他剧作风格之异同,试图辨别其是否为关汉卿的作品,兼谈一下《陈母教子》的思想性、艺术性的高低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时代受不同价值观影响,对关汉卿杂剧尤其是其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的文化思想意义作出了不同评判。我们认为《窦娥冤》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感,立足于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进取精神和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4.
“初为杂剧之始”的关汉卿,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剧本,而今流行在世的元代杂剧剧目七百三十七种中,关汉卿的剧目就占了六十种以上,保存至今的全本元杂剧有一百六十种,而关汉卿占了十八种,在有姓名可考的二百四十一个元杂剧作家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5.
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卿 《陕西教育》2009,(1):80-80,79
在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汉卿是上承<诗经>、下启<红楼梦>的一位突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杂剧中蕴藏着深刻的困境意识,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历史剧中的英雄因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双面性而陷入两难的处境;公案剧中的清官面对权显势要的压力,同时渴望保持社会良心主持正义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这种困境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的精神梦魇。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使他的剧作锦上添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就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关汉卿杂剧在明代的传播和接受的考察,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并不十分喜爱关汉卿及其剧作,这既和关汉卿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滑稽佻亻达、玩世不恭的个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其杂剧作品具有过于浓郁的俗文学品性,与明代文人在戏曲创作中崇尚雅化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杂剧中有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似乎至今尚未引起应有注意,就是在以婚姻问题为内容的喜剧中他常以捉弄之法写人物,解决戏剧矛盾;而在描写和恶势力、和敌对势力斗争的正剧中,又常以愚弄之法写被压迫人们和恶势力的斗争,并在这当中表现出嘲弄之情。这一切都是由于他对被压迫人民的爱,对恶势力的恨。这一艺术手法是关汉卿杂剧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表现了他独具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现存的18部杂剧中有4部属于涉梦戏,这些梦幻故事是作家在清醒状态下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精心编织的,是作家的情感潜意识在作品中以“梦”的形式自然流露,也是作家通过梦境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意识反映,因此具有“不是梦的梦”的特点,梦境在关汉卿涉梦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以其杂剧在元代曲坛上奠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杂剧方面。”事实上,关汉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卓越的散曲作家。但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是以前文学作品很少触及的,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关汉卿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和文人边缘化的社会环境是促使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但由于他自身的男权意识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女性意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反映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杰出成就,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关怀意识,关汉卿在其剧作中一再替女性发出备受压迫的心灵呼声和不甘示弱的精神呐喊,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多元的,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文人境遇的改变所导致的男性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一是深层次的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人命运是元杂剧所集中反映的一个题材领域,而关汉卿杂剧中所描写的诸多人形象,可谓开其先。关汉卿的杂剧,描写了元人人在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痛苦坎坷的人生,又出于对元代人凉现实补偿心理,为他们安排了理想的结局。关汉卿笔下的人身上,既有沉抑下僚而生出的极度怨愤与痛苦,又有志不获展而发出的美好梦幻与追求,由此构成了元代人普遍的化心态,展示的是元代人多命蹇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元代曲坛上影响深远的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的杂剧创作既呈现出时代所赋予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总体来讲,关汉卿杂剧较为密切地观照现实生活,充溢着浓烈的战斗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马致远杂剧注重观照自我,其剧作抒情达志多于故事的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案头之戏。”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是元杂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家。他的杂剧创作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这些人物身上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女性观、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境遇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渭及其戏剧杰作《四声猿》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徐渭是中晚明时期新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阳明心学作用影响于文学艺术所出现的第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家、艺术家,是明代后期文艺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最早和最有新风特色的一员先锋和主将,其艺术创造是明代艺术转折的标帜。徐渭和明代的另一位戏剧大师汤显祖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在哲学思想、文艺观点和人格理想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同为16世纪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伟大剧作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与汤显祖的传奇“临川四梦”同为明代戏剧的奇葩,它们共同铸建了明代戏剧的艺术丰碑,光耀百代。徐渭之于明杂剧,正如关汉卿之于元杂剧。关汉卿为“杂剧之始”,徐渭的《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代表了明杂剧的最高成就,它直接刺激了明杂剧的复兴,衣被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