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森  刘波 《声屏世界》2008,(7):33-34
鲁剧是指由山东省国有和私营影视制作机构拍摄的电视剧作品,是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有着重大的文化带动意义。2008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山东影视中心)倾力打造的《闯关东》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掀起收视热潮,再次将鲁剧品牌打响全国。  相似文献   

2.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17,(26):66-67
时至今日,“鲁剧”这一称谓无论在电视剧业内还是观众群中,都有了特定指向,即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山影”)所出品的电视剧文本.这一共识既是对“鲁剧”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样式的认同,也是对创作者在电视剧制作层面所坚持的“山影品牌、鲁剧品质”品牌意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海岩剧成为继金庸剧、琼瑶剧之后的又一品牌剧,由此可见海岩剧的独特魅力,"案件+情感"的模式也一度成为海岩剧的代名词。然而,二十几年来,海岩剧也面临着品牌类型剧的"模式化"问题。本文通过对二十几年来海岩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的比较,分析其模式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而从海岩剧的模式化看现今中国电视剧的模式化问题,并从电视剧的创作层面探讨突破模式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佳 《今传媒》2014,(12):86-87
目前,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电视剧在当下依然保有巨量的观众,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一系列由山东影视集团打造的依托山东本土的"鲁剧"坚持原创,讲述好的中国故事,贴近民情民心,呈现出热爱祖国、团结内外的民族精神,为受众所喜欢。一方面,优秀的"鲁剧"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基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原创;另一方面,"鲁剧"的成功暗合了全民追逐"中国梦"的心理,符合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表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地域风格传达着黑龙江的黑土文化之美.特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黑龙江特有的地域文化,并滋养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使他们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电视剧在用影像抒写人生百态的同时,也是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因子.电视剧的艺术风格因民族、地域、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逐步形成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以影像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态.电视剧《大村官》(包括《大村官Ⅰ》《大村官Ⅱ》)作为反映大学生走进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青春励志乡村剧,以轻喜剧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大学生孙浩然到英杰村任村官,经过努力带领英杰村致富的故事.该剧用个性的人物塑造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6.
从《奋斗》与《蜗居》看电视剧的地域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个性特征愈发明显,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剧破土而出,日渐形成气候,并且形成了以各种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京派","海派"、"岭南派","陕派"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制片人是指专门从事电视剧及相关产品生产和营销的项目经理人.有人说制片人相当于公司老板,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根据国内的情况,制片人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拍摄电视剧,他不是投资人,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制片人往往是把通过融资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拍摄电视剧,而且与一般的公司经理人不一样,电视剧制片人往往是相对于某部剧的运作而言,一个人可以在这个剧中担任制片人,也可能在另一个剧中担任制片主任乃至导演.一部剧的运作完成了,制片人的使命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经进入到新媒体互动传播的新时代,这种环境催生出各种新型传播形式。鲁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分支,以其制作精良的水准、良好的口碑成为电视剧业界的佼佼者。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鲁剧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新媒体互动传播环境下各种传播媒介对鲁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清晰地勾勒出鲁剧在新媒体互动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制片人是指专门从事电视剧及相关产品生产和营销的项目经理人。有人说制片人相当于公司老板,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根据国内的情况,制片人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拍摄电视剧.他不是投资人,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制片人往往是把通过融资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拍摄电视剧,而且与一般的公司经理人不一样,电视剧制片人往往是相对于某部剧的运作而言,一个人可以在这个剧中担任制片人.也可能在另一个剧中担任制片主任乃至导演。一部剧的运作完成了,制片人的使命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1.
叶艳宁 《青年记者》2017,(29):77-78
在鲁剧的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连冠”,即从1982年开始,《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的电视剧一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对当时山东电视剧制作的极大肯定,也使整个山东电视产业内部的创作热情得到极大提高,鲁剧创作开始步人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二个历史节点是在2000年前后,以《大法官》《大染坊》等为代表的鲁剧作品,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辟了山东电视剧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也开辟了鲁剧创作史上年代剧、史诗剧的先河;第三个节点是在2014年前后,以《琅琊榜》《欢乐颂》为代表,这些作品改变了原来鲁剧创作的主旋律特色,在作品的呈现上更加注重时尚感的营造,投放市场以后,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罗弦 《现代视听》2012,(2):45-47
《昌晋源票号》、《驼道》、《龙票》、《乔家大院》、《走西口》……这些荧屏界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晋商题材电视剧的代表之作。在晋商剧十余年来兴盛不衰的创作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把拍摄视点对准了座落在山西的一座座晋商大院,不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还传递出韵味深远的大院文化和民俗风情。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无疑是电视剧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审美和观察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磊 《今传媒》2011,(11):78-79
省级卫视的品牌竞争发展思路在2011年尤为鲜明。电视剧作为重要资源和收视增长点,是构建品牌内容定位的重要方面。而各个省级卫视在目前的体制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局限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难免出现暑期档翻拍剧扎堆等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翻拍剧只是在目前阶段出现的现象,而不是构筑省级卫视品牌的主打方面和持续因素。省级卫视需要结合品牌资源特色,形成更明确的内容定位,才会在未来有更精彩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6集的《甄嬛传》曾让观众大呼好长,在2013年,这个数字已算平常。《隋唐英雄传》120集《、天天有喜》91集《、爱情自有天意》84集……据统计,2013年荧屏上共出现了20多部长剧,"30集以下电视剧难找,不超过60集都不好意思称长剧"。要么内容拖沓冗长,要么被刻意剪辑,比如将40集的电视剧剪成60多集,前回顾,后预告,就拉长时间。(《中国青年报》,2013年12月3日)众所周知,演员都是按集签约,剧集拉长,制作方的拍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电视剧制作方为何还甘愿冒着被观众"拍砖"或抛弃的危险,炮制一部又一部超长电视剧?一些业  相似文献   

15.
1978年至今,浙江电视剧有着35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历程并不是平稳向前的,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近五六年来,浙江电视剧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迎来了一次新的崛起。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35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浙剧一直呈现出一种一以贯之的风格特征,这种特征维系在浙江的地域文化上,鲜明而稳定。但这种稳定的风格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何会有不同的境遇呢,这就要从它是否契合时代语境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当地域风格与时代语境高度契合,这个地域流派的电视剧作品就迎来繁荣和辉煌,反之,如果地域风格与时代语境相偏离,那么这个地域流派的电视剧创作就难免会被边缘化。从这个视角来审视浙江电视剧35年发展的历史,会对其内在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经典热门剧目"翻拍热"是我国影视界由来已久的现象,近几年更愈演愈烈,成为了一条博取观众关注的"捷径"。国产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却鲜有精品,翻拍、跟风抄袭等反映出国产剧创造力不足的弱势,在美剧、韩剧的强势"围攻"下,国产剧陷入"走不出"、"迈不动"的窘境。从大学生视域看目前国产电视剧翻拍跟风泛滥的现象,以创新为核心,深入分析国外电视剧的发展模式,探讨其在题材、编播制度、编剧管理和审查制度方面的可学习借鉴之处,以期国产电视剧能在进行本土化合理改造后更好地迈向海外市场,打造出拥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1,(10):76-79
自制大剧·享誉中国2011年,安徽广播电视台斥巨资拍摄多部讲述江淮情,代表徽文化的自制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多家省级卫视播出,被誉为电视剧"安徽井喷"现象,印证安徽广播电视台已实现从电视剧播放大台向制播大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香港回归 ,港、台电视剧对内地观众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其表现就是 ,以香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在内地播出之后 ,收视率居高不下。金庸的小说在内地也成了抢手货。在香港剧火爆大路之时 ,台湾剧也不甘寂寞。琼瑶次次在言情剧上发威 ,连续拍摄了《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 ,播出之后 ,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如此 ,该剧的播出还产生了两个不同凡响的后果 :一是该剧在内地炒到了几十万元一集的天价。另一是播出该剧的电视台在剧中放肆地插播广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纵观近10年荧屏上热播的农村剧,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都被具有浓郁北方气息的农村剧所占据,有学者指出"在强劲的东北风之下,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集体失语"。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和吉林的《乡村爱情》对比,来寻找南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通过南北两种类型农村电视剧的比较,来观察地域文化、消费导向、语言障碍、经济环境等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