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潘光旦﹃标准清华留学生﹄吕文浩引言大家都知道,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以19、20世纪之交开始的留日和清末民初开始的留美最为重要。在留美大潮中,育才范围之广、成才质量之高,无出庚款留美之右者。庚款留美生有好几种。第一种是1909~1911年的第三届直接留...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前后,大批归国庚款留美生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从外因来说,是因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但教育界自由空气浓厚,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也日益高涨;从内因来说,是因为庚款留美生本身兼具中西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自清华学堂而始,由庚款溢款创办而成新制留美预备学校,几经艰苦努力,逐渐回归国内教育体系并发展成为著名大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领域多有执牛耳的地位和极重要的贡献.抚今追昔,建校之初种种情状往往被人淡忘,可是庚款办学以及蕴于其中的中美关系和清华九十年的奋斗史天然的联系自然脉络不断.以清华学堂的建立和初期的运作为个案,考证庚款退款过程中的中美双方的互动,重点分析驻美公使梁诚的突出作用,并进而揭示这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三次赴美留学热潮。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派百名幼童赴美留学,虽中途夭折,但为我国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20世纪初,美国退还庚款用于资送中国学生赴美和清华学堂的设立,引发了中国第二次留美热潮;国民政府时期,留美形势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呈现波浪式起伏的特征,抗战后的赴美洪流成为近代留美运动的最高峰。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科技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梅 《文教资料》2013,(14):128-130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在这次留美计划中,这批庚款留美学生很具特色,他们留学前英语水平颇高,留学中重视学习理工科,归国后多任职于教育领域,对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批留美学生及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写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描写了一个女诗人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并涉及爱情、宗教、社会等内容。通过对《奥罗拉·利》的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女主人公奥罗拉﹒利与玛丽安的自我建构。从罗拉与玛丽安两者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元论的男性和女性性别特征下二者的自我建构,二者自我建构的完成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是一所由美国退还的"庚款"所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直至最终的国立清华大学,清华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实现了由最初的留美预备学堂成长为独立的现代大学的转变。本文试图从清华大学自1909年到1928年间派遣"庚款留美学生"的情况,分析清华大学发展壮大并逐渐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及其用于留学教育的经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庚款留美是中国留学教育史上较为特殊而重要的一幕,它与美国的“退还”庚款密不可分。本文意在通过阐述美国“退还”部分庚款的由来及款项用于留学教育的前后经过,以期共同探讨庚款留美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陆续向中国政府退还从中国掠夺来的庚款余额。虽然英国民间很早就有向中国退还庚款余额的呼声,但是英国政府退还庚款余额的决定和退还行动却一波三折。这一期间英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如美国退还庚款的影响、日本退还庚款的压力和中国人民在退还庚款问题上的反抗斗争都对英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英国战后社会思潮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对政府的退还行动有影响,并影响着退还庚款的管理和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将教师视为脑力劳动者、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及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不同的角色定位折射出党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地位、作用和职业要求的认识,其核心内容包括:将教师视为劳动者以教书育人服务于人民;将教师视为创造者以培育人才创造新价值;将教师视为引导者以高尚师德引领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教师观立意深远、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是对领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不断总结、反思、提炼与升华。  相似文献   

12.
"民初"张謇出任农商总长,既是袁世凯渴望已久的事情,又是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表征,也是袁世凯极力渗透和控制实业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之举。张謇在其任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提出一系列发展实业的真知灼见,如整顿官业,助长民业;重视棉铁;对实业"扶之植之防维之,又涵濡而发育之"等,以乞灵于法律、求助于金融、改良于税则、致力于奖助等具体措施促进实业的发展,为民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其许多施政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3.
舒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22-25,34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关切民生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纠偏的需要。以民生为发展导向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它也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十分重要的利益机制,而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则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面临着物价上涨、失业率偏高、医疗情况和卫生水平落后、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民生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致力于民生建设的实践,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了与人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民生建设既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又要能够凝聚民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党运用群众观点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群众观推动群众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今后要进一步厚植群众观点,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健全评价检验群众工作机制,注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金融学科从萌芽构建、奠定基础、开放发展到改革创新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实践经验,获得有益启示,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望金融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金融学科建设的领导,加强统筹指导,以服务国家发展规划、优化中国金融体系为目标建设金融学科,追踪金融科技前沿推动金融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有机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从强化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改善居民收入状况、增加居民余暇时间和丰富旅游产品等多种渠道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