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从建立之初即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地位,明确培训方向与目标,持续探索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通过确立教师入职资格与职业能力国家标准、建立师资培训质量评估与监督体系、建立在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培训合作等举措,建立起了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依托国家标准且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是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新型教师的需求与教师培养培训滞后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从人才培养培训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培训规格要求、课程结构体系设计等方面,对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进行了系统构建,为卓越职教师资相关培养培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一般本科院校英语口译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模式不理想、口译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外语院系应准确定位口译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口译课程设置、改进口译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口译师资培养与培训,从而提高英语口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苏炜  匡家庆 《职教通讯》2019,(16):29-35
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滞后、办学条件差异显著、学生行业忠诚度较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高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应基于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实现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联动开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按照确定岗位面向、分析职业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剖析课程实施等过程,明确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引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职业教育是现阶段应用人才培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根据国际经验,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多年来我国来自学校、家长及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职业教育受到一定的冷落,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发展缓慢,其潜力远远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出来。针对以上问题以旅游职业教育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时代背景与办学宗旨,以及提供升学和就业两种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对比分析了澳、美旅游职业教育旅游办学特点和经验,结合当前国内的旅游职业教育实际,从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企业行业的合作等方面,总结出对我国职教旅游办学一些有益的启示。笔者指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确定,二是较高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师资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由外延式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式质量提升阶段转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工作母机",必须刻不容缓的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重新建构与新时期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从以职业属性为主导的角度,分析了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和管理评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产业不断升级的发展,职业教育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融合,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改革教学师资、教学场所等教学环境。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专业改革建设创新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培养形成特色,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人人成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是基于对职业领域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以学习领域为主题设计课程单元和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其设计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以及师资培养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必须明确其原则,即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能力培养的贯通性、职业素养的一致性、培养模式的整体性。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方面面临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割裂、专业体系衔接不畅、课程体系匹配度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等关键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专业建设协同机制、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职教发展的现状差异,可以对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昭示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缺少企业参与的缺陷;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让我们明确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