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大后方创设34所国立中学,其中,国立第一中学至第二十二中学以成立先后顺序命名。办学八年,国立中学在维系和提升中等教育水准、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推进中西部文教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鉴于目前少有深入、系统地从兴学育才这一角度切入与梳理抗战时期国立中学大后方办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门研究,本文选择全面抗战爆发后由鲁至川艰难办学、作育人才成效显著的国立第六中学作为研究个案,以学校办学历程为主线,基于师生回忆录、自传、日记等私人记忆,尝试从师生的个体叙事重新进入历史,还原与再现烽火年代国立第六中学艰难办学和作育人才的历史图景,加深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校文化品格的认识。对于国立第六中学这一曾经的历史存在而言,其能够在艰辛坎坷的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追求并保持卓越的育人质量,其办学者面对艰危时局依旧能够勉力维持,教师身处厄境依旧能够敬业如常,学生面对简衣陋食依旧能够弦诵不辍,这种已然超越物质性的强大理想信念和学校精神文化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正在致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所珍视,这既有助于传承与弘扬抗战文化与抗战精神,也可为推进和深化中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制度因国而异,英国的教育制度更是独具特色,本文以英国中学教育制度为焦点,首先指出其中学教育制度的复杂性及各个学校共同遵守的几项原则,继而简要概述不同特色的国立学校和公学,然后剖析这两类学校不同之处,最后指出这种教育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教育制度的复杂性和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中等教育出现重大变化,国立中学的大量兴办成为一个突出特点,国立中学在接纳战区流亡师生,稳定后方,发展中等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抗战对技术人才的紧急需要,国立中学适应这一特殊的时代要求,兼办职业教育,在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养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浓重的一笔,也为后世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的特色学校1.专门特色学校专门特色学校(SpecialistSchool)是英国近年来为推行教育革新,提高中等教育质量而专门发展的一种特殊中学。其目的是帮助各所学校与民间企业赞助者合作,提供学校发展自身优势的机会。通过政府经费补助,促使学校自行规划选择专门特色科目来形成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中学教育会考制度的国家之一,一百多年来英国的会考制度一直受到各国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的重视。英国普通中等教育会考制度在历史的演进中己形成了五大鲜明的特色。一、会考由考试委员会组织实施。在英国会考被称为“校外考试”,由八个考试委员会独立主持。这八个考试委员会均为独立  相似文献   

6.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中等教育的"大宪章"。报告的发布直接推动了美国中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和综合中学这种全新的中学模式的创立。作为该报告主要执笔人,卡拉伦斯·达尔文·金斯利的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20-3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的革新和综合中学模式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学界鲜有关于金斯利在该报告形成和综合中学模式建立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本文基于较为充分的文献史料,从金斯利与综合中学创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究他是如何通过一生的努力去推动综合中学模式在美国的建立和发展,以期弥补这位综合中学模式奠基者被人"遗忘"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中期以前,南斯拉夫的中等教育结构及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基本上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相同。1974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根据日益深入的社会改革和广大人民的要求,提出彻底改革中等教育。要求消除中等教育阶段双轨制残余(即完全中学毕业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中享有各方面的特权),实现中等教育的民主化;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脱节的状况。要求在全南斯拉夫建立统一的中等定向教育学校,以便使全体青年都享有继续升学和就业的同等  相似文献   

8.
综合中学,是目前西方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中等教育实施机构,它最早出现于美国,并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推广.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分轨制教育模式,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集中到同一所学校学习,促进了教育的民主与平等,以及它具有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两项职能,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和谐发展,互相渗透,延缓了学生的分流,这使得举办综合中学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管理干部赴英高级研修班学员一方面在达勒姆大学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又分成若干见习小组,每周星期四、五两日赴中学实地感受学校教育。抱着走进英国中等教育的愿望,我们来到了费利希尔中学(Ferryhill School)。在这里,我们倾听教师心声,直击课堂教学,追踪教育对象,全面接触管理人员,对这所学校并进而对英国的中学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对中学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从课程改革的沿革、课程改革的成效两个方面介绍了英国中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概况,并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体制最初是在承袭殖民地宗主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从19世纪末开始,杜威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推广,标志着具有美国特色的本土教育理论产生了,并在20世纪初影响到美国教育制度的构建与成形,其中"中等教育七项原则"的产生和综合中学的出现无疑具有杜威教育思想影子。综合中学在学校培养目标上、课程设置上、各年级衔接上等,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单轨制"的美国教育体制,这成为美国二战以来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沦陷区的部分中等教育学校迁往湘西,成立国立安徽第一中学,即后来的国立八中。为厘清抗战时期安徽省当局为维持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文章以安徽沦陷区教育内迁湘西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法研究国立八中的办学历程。该校在艰难办学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教育特点,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努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等。此外,该校为湘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英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除了文法中学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术性学校之外,其他三类学校都与职业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论综合中学     
一、建立综合中学是一种国际现象1美国综合中学的发展20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于1913年成立了“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专门研究中等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该委员会于1918年发表了题为《中等教育基本原则》的重要报告,为中等教育提出了七大目标: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的时间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构成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准则。报告着重强调,将所有的课程包容在一个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7)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由执政的工党控制的布赖顿市议会最先宣布采纳这一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育才中学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总结出一条“三自教育,双向提高,目标一体化”的指导原则来贯彻实施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的教育方针。这条原则是根据下列一些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关于学校教育性质问题1、划清学校教育是人培养人与工厂是  相似文献   

17.
章雯 《教育》2007,(3S):55-55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阉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由执政的工党控制的布赖顿市议会最先宣布采纳这一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综合高中的建立是一种国际现象。二次大战前,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是典型的双轨制,中等学校分为水平较高、准备升学的文法中学和水平较低、毕业后就业的现代中学两类。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现代生产的发展,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以及战后政治民主运动的高涨,劳动人民为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促使了中等教育的改革。许多国家先后建立起综合中学,把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在一起,把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同一  相似文献   

19.
我校从1989年开始综合高中“合格 特色”模式的教改实践,1996年开设美术特色班,迄今已逾十年。学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以抓高中美术班素质教育为特色,带动普通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综合教学模式。一、实施“合格 特色”教育的背景当今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改革,十分关注体制的改造和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中等教育综合化趋势。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法国、英国在二战之后也相继开展了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实行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办学模…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年间,为了迅速恢复实力和缓和阶级矛盾,英国政府在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1947年将普及义务教育的离校年龄由14岁提高到15岁),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70—80年代,为了“使年青人适应技术时代劳动生活的需要”,使他们“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世界的需要”,英国在学制、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如1972年将普及义务教育的离校年龄由15岁提高到16岁,开设广泛的选修课程等),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系统。概括起来说,英国中等教育制度改革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类型多样依照英国现在的教育法,地方(州)教育当局,可以任意选择下列两种制度中的某一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即选拔制与非选拔制。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以及“公学”属选拔制学校;综合中学、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