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唤起了周素园的爱国心,为了挽救危亡之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周素因投身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洪流中,在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一个封建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思想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重要法宝之一,党的统一战线在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之时,也深深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毕节市七星关区历史文化名人周素园就是其中之一,周素园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与党的统战工作息息相关,周素园是统一战线成功的典范,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周素园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不断地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终于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周素园在贵州近代革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作为贵州惟一革命政党——自治学社的领导人之一,对贵州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与张百麟革命思想的比较,可以探析周素园这一时期革命思想的变化及认识。  相似文献   

7.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并随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之后,周素园一直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贡献。通过对周素园长征事迹的再回顾,以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惜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素园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即德育的作用,把它放在教育的首位,德育成为其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思想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诸多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挟,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周素园从一个封建地主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及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直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无论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坚定地追求进步和光明。周素园与封建旧思想决裂,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追求光明、迎接光明,体现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12.
在灾区一线做灾情报道时,是救死扶伤,还是坚持报道,往往成为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在灾难报道中把握道德维度,能带来道德进步,可以唤醒媒体良知,也有助于理性传播。同时,在最小伤害原则下,记者的本职就是报道事实;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记者的采访应当征询对方同意;为聚焦真相,不要让记者成为新闻的焦点;为回归公利,不要让镜头移植煽情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阐发为“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方法论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发展为“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的工作方法;又提出了“求同存异”、“努力寻找共同点”来解决各种矛盾,并强调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在《开明专制论》的第六章,对完政中国化的标准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其逻辑分析与哲学思考,确立了“唯适是求”这一真理标准,成为梁启超以和平立宪为道路的宪政中国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贯穿在后续所有的政治哲学的开展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人物传记"法以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何克抗教授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并认为抓住支撑与推动事业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就抓住了事物发展特别是推动事物发展深层次原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中,最早是主张以西方近代文明来救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巴黎和会,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病与危机,它与先进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探寻资本主义文明来救中国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碰撞,在碰撞中先进中国人开始发生观念转变,并以之为思想武器,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在经历比较、尝试、论辩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思想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和愿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产物.其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主要是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和墨子、张载、王船山、黄宗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提出了建立在“此在”分析基础上的生存论的真理观,对传统的真理观进行匡正,以寻回“存在”的真正意义,指出真理的本质乃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在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从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的重要建议,重视"三农"问题,关心对外贸易工作,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在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分配体制改革、关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