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与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矛盾的财政策略,提出了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扩大助学贷款规模、资助民办高等教育等战略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与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矛盾的财政策略,提出了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扩大助学贷款规模、资助民办高等教育等战略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有限的财政与无限的对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是应对高等教育由于大众化取向所带来的办学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按照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教育资金和学生求学经费,实现教育成本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成本分担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逐渐引入并实施了成本分担政策。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构建大众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的高校收费政策,还是建立在精英取向之上。以精英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来办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积极建构大众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经济热点问题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 ———评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郭孝文 蔡连玉 (1.17)…………………………高校扩招是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起点吗 ? 徐晓军 (1.2 1)……………………………………研究生教育成本实行个人分担与补偿的  相似文献   

6.
经费不足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根据教育成本分担原则 ,从政府、学生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共同负担和补偿教育成本 ,以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加剧了我国政府投资能力下降与经费需求膨胀之间的矛盾,使得经费短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迫切要求对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与补偿。本文深入分析了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因,并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相关想法。  相似文献   

8.
就发展趋势而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从英才培养阶段到大众培养阶段的转变,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投资理论与资源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培养阶段向大众培养阶段的转变过程中,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必然随之转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应根据“成本分担”,“利益获得”,“能力支付”等原则,选择主要由政府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分担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助学贷款,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时所采用的一项学生资助方式。舒尔茨、贝克尔等经济学大师在创立人力资本理论时也强调了学生贷款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重要性。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是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相伴随的。从1999年试点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的走向和趋势,提出适应性的改革策略,即“以政府会计改革为基准,构建统一科学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以财权与支出责任对等为平衡点,充分发挥财政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导向作用;以公平与效率为目标,建立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结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十余年累积和暴露的问题需要正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须转变思想,提升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破解政策制约,调整、健全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突破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确立"和而不同"的办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评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近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高等教育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责难在于一种受剥夺的社会情绪。这种情绪产生于国家、社会、个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学费偏高与学校经费浪费的对比,学费上涨过快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实施的滞后。应正确理解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采取切实措施消除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负效应,继续发挥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功能,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国家整体教育投资满足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高等学校理应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数额的学费,以补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为了使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生有学可上,国家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要彻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还必须对现有的资助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郑利霞 《教育科学》2007,23(5):59-65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入学机会总量的迅速增加,但机会增多并不等于机会均等,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之间的入学机会不均依然显著存在。制度性教育的天然缺陷、城乡二元制的结构制约、考选制度的隐性不公、成本分担的制度失衡、资本存量的代际影响、基础教育的不均积续、性别偏好的消极影响等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的深层原因。应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来增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In China, debates about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cost-sharing model, whereby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pay tuition fees, over a decade ago.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ignificant resistance towards such a system within the broader society. In order to share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st-sharing policy in China with international readers and scholars, this paper thoroughly reviews the origins, impact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st-sharing system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paper recommends reforms to the cost-sharing system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a stronger financi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创新有着深刻的联系。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紧紧依托政策创新而不断向前推进。其中 ,恢复高考、体制改革和启动大众化的步伐是高等教育政策创新的突出表现。新世纪初叶我国高等教育在朝着实现大众化的方向前进 ,这种发展对于教育政策的创新有着更深切的需求。为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政策研究 ,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公平和提高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效率都有积极的意义。合理的收费,可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公共财政压力,增加高校收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与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一个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性约束看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均面临着诸多的结构性约束问题。为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选择。即强化政府财政责任,确保法定经费足额到位;弥补市场失灵,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健全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允许民办高校合法营利,强化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一是法律、政策与现实 "虚脱"的现象,需要建立适当的弱势补偿制度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制度;二是政策措施的不完善造成高校之间差距拉大凸现的矛盾,需要建立竞争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的机制,以促进高教大众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民办高校在法律政策贯彻执行中的困惑和不公平,需在法律上鲜明地允许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并制订相应的条件区别和政策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