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晓梅 《新闻窗》2007,(4):32-33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直接性、公开性、参与性为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受到大多听众的喜爱。热线直播节目只要善于发挥其特点,注重研究受众需求,把握好舆论导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各市电台纷纷开办“广播热线”节目。这种听众即时参与。广播即时回应的互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听众的心理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广播节目的贴近性、主动性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3.
邹艳 《声屏世界》2004,(3):51-5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听众对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宗旨就是为听众提供生活服务,传播生活知识,引导大家科学消费,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生活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听众往往会把这类节目当成自己的家庭顾问和生活参谋.  相似文献   

4.
张红霞 《中国广播》2008,(12):49-51
随着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健康已经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满足公众对健康资讯的需求,现在电台的健康节目日益增多,多种形态的健康类节目,确实反映与满足了一部分听众求医问药的愿望和需求。但也有一部分健康节目,缺乏新意,夸大效果,甚至弄虚作假。因此,研究如何改进与提高健康节目质量、提高健康节目的品牌和公信力,已经成为当前健康节目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秀伟 《中国广播》2013,(10):81-82
本文分析听众参与法律热线节目的不同心理以及对热线直播节目产生的影响,总结归纳了主持人应具备的应对方式。研究听众参与节目的心理,并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节目安全播出、提高节目质量以及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7.
沈颖 《视听界》2013,(1):117-1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亚健康人群的膨胀,健康养生话题从没像今天这么热过。广播中的医学科普访谈是最早的健康节目形态,一条热线将专家与听众、专家与患者联系起来,患者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电话、书信向专家咨询。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没有可听性,医学科普节目很容易走入“电台看病”的怪圈。曾经有主持人拿着听众的检查报告到医院找专家,  相似文献   

8.
汪勇 《声屏世界》2007,(9):61-61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和巩固受众,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广播所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在发挥媒介服务性上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广播直播热线节目毕竟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媒体的直接服务。为了弥补直播热线节目的这种不足,2007年3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率开通了两条24小时场外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听众有关健康方面的咨询,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电台都普遍运用热线电话做节目,有热线点歌、热线讨论、热线咨询、热线投诉、热线报新闻或跨地域性的电话联播等,使广播节目更生动活泼,大大拉近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和可听性,并适应听众求快、求新、求真的要求,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何使热线电话节目常办常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一、热线电话节目的设置,要根据内容而定广播热线是一种广泛吸纳受众参与的开放性节目,成为广大听众最方便、最迅速地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工具,已深深地扎根于群众生活中,为听众喜闻乐见。江门市台山电台的电话节目"城…  相似文献   

10.
热线点歌节目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文艺节目,它融听众参与、歌曲欣赏为一体。热线点歌节目产生于我国城乡电话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在听广播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在就近的电话亭参与节目。这种电话与广播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而且将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热线点歌节目应以创新吸引听众。但时至今日,它的发展滞后于听众不断变动、不断提升的收听需求,大部分点歌节目是以老形式、老面孔出现,难以对听众产生吸引力。要使热线点歌节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加以改进,积极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相继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热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等,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节目开始出现话题代表性不强,嘉宾观点不一,主持人引导不力,节目形式雷同,听众热线不热等现象,节目办成了“投诉站”、“咨询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安阳人民广播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的一些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今天,打开收音机,满耳都是健康类热线坐台节目。许多同志为此捏着一把汗:长此以往,电台岂不成了健康台、医药咨询台了?也有同志持不同态度,认为电台多开几档类似节目无所谓,只要确保舆论导向不出偏差,对满足听众追求健康的需求,增加电台广告收入是有益的。究竟这类节目何去何从?已成为广播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热线直播节目由于其独有的双向传播,共同交流的特点而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热线直播节目运作中不断出现的或大或小的有关导向上的问题,这使得包括广播界在内的一些人士提出热线直播节目能不能担负起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忧虑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有了实践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热线直播节目中的不利因素,不断取得驾驭热线直播节目的主动权,在满足听众需求中,来实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电话参与在广播节目中出现以来,广播节目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使广播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电话普及程度的提高和手机短信参与节目的出现,听众参与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6.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收听广播的老年听众比例将大幅上升,如何为老年听众提供多方位的咨询服务节目,是广播人的重要职责。浙江电台城市之声在早间5:30~6:30开设的《康大夫热线》节目,就是一档以中老年听众,尤其是老年听众为主要对象的养生保健咨询服务类节目。它以正确的理念传播养生保健知识,借全面的网络后盾为听众提供导医服务,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并把服务延伸到节目以外,让听众直接参与互动。该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中老年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末崭露头角而又轰轰烈烈普遍推广的广播直播形式为广播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途径。它一改长期以来传统的录播形式,尤其是伴随而出的通过电话让听众直接参与的广播热线节目,吸引了众多的听众。热线节目的问世,既为节目主持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对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节目质量以及节目导向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市一级的电台应该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更有效地把握好热线电话节目呢?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改革大潮中涌现的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引起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本文对热线直播谈话类节目中的“谈心节目”一作者称作“情感交流热线节目”,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从“标志社会进步的精神窗口”、“发挥广播电台的独家优势”、“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有待深入开垦的精神沃野”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产生的动因、节目的特色、节目的导向与节目的功能。作者还着力就决定节目成败优拙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