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培林 《未来与发展》2006,(3):35-36,40
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人力资源教授迈克尔J·马奎特15年来对世界上上百家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经验,企业必须理解和实践学习、组织、人员、知识和技术这五个相关的子系统。其中,学习子系统是学习型组织中的核心子系统。学习子系统包括了与组织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层次、类型和机制,同时彼得·圣吉倡导的“五项修炼”所涉及到的如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等学习技能对于组织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即从以上各个方面分析中外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制造网络的形成,加强通过联盟合作向网络中的国际旗舰企业进行知识学习,对促进中国本土企业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采集的部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入手,运用多元线形回归分析了组织学习影响因素、调制因素(即联盟治理模式)对知识转移效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国际旗舰企业知识属性、国际旗舰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关系、中国本土企业组织学习文化对知识转移效用有显著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学习能力与联盟治理模式、国际旗舰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关系与联盟治理模式形成的交互项对知识转移效用有显著影响,联盟治理模式起了调制作用。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给出结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72-75
基于组织均衡理论,构建了双重网络嵌入性影响双元学习的理论模型。利用长三角295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相对本土网络嵌入性,海外网络嵌入性对探索性学习有更强的正向影响;相对海外网络嵌入性,本土网络嵌入性对利用性学习有更强的正向影响;双重网络嵌入性联合对双元学习联合有显著正向影响,双重网络嵌入性平衡对双元学习平衡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异变是网络组织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异变本身也有其特定的属性与规律。本文通过对企业网络组织异变内涵的剖析,从关系驱动的视角发掘出了网络组织的渐进型与激进型异变路径,即保持网络架构稳定的间隔式均衡与突破网络架构的裂变式均衡。  相似文献   

5.
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大多是从个体属性的角度进行,鲜有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展开.本文研究员工组织内部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时员工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存在负向影响;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自我发展和积极主动有负向影响,对帮助同事和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帮助同事和人际和谐有负向影响,对自我发展和积极主动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兴华  魏龙  闫海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32-1440
针对创新组织的适应性行为,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惯性产生的根源性,从结构惯性和认知惯性两个维度,探究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并引入网络嵌入性作为调节变量。以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认知惯性,结构惯性更有助于促进渐进式创新;组织惯性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相比结构惯性,适度的认知惯性更有助于促进突破式创新;关系嵌入在组织惯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调控作用,结构嵌入的调控作用部分支持。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适应性行为特征,对于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网络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笑春 《科研管理》2012,33(7):129-136
随着非营利组织(NPOs,Non-Profit Organizations)的迅速成长,企业与其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基于218家我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建模(SEM),对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所形成的协同网络特征,可以通过影响组织间学习能力与资源获取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指出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过程中知识溢出和资源转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不均匀性等特征,协同过程中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尤为重要,为企业平衡与有效管理这种协同关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4):70-74
选取浙江杭州的电商企业,对于知识惯性、跨边界网络整合与知识学习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学习惯性对于跨组织边界网络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经验惯性对于跨地理边界网络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2)程序惯性分别对于跨组织边界网络整合与跨地理边界网络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3)跨组织边界网络整合与跨地理边界网络整合对于知识学习绩效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育晓  党兴华  张晨  王曦  罗吉 《软科学》2017,(10):125-129
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风险投资机构网络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机构属性与学习吸收能力、网络嵌入情景、创业投资制度环境3层次4维度的主因素对风险投资机构网络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创业投资制度环境调节着机构属性、学习吸收能力、网络嵌入对网络能力的作用机理,网络嵌入调节着机构属性对网络能力的作用机理,机构的学习吸收能力在网络嵌入对网络能力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敏捷性的以往研究忽视了供应链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存在,且集体横向竞合对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深入探讨了集体横向竞合对公司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Bootstrap检验方法对216份专业市场中大型企业的问卷开展实证研究发现:集体横向竞合能直接或间接地对供应链敏捷性产生正向且显著的影响。集体横向竞合与供应链敏捷性之间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其中网络嵌入性中介路径对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学习能力中介路径,而网络嵌入性与组织学习能力的链式中介路径对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最小,且网络嵌入性是集体横向竞合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唯一中介。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以流程为核心的竞争,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要求组织结构能够敏捷、动态地进行组合和配置,对流程进行管理.模块化组织是组织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协调是流程的核心,是模块化组织的根本内涵.基于对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基本区分及对模块化组织活动过程的描述,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模块化组织协调机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我国管理情境下的组织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学习型组织包含创新型文化、知识管理体系、优化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性领导力4个构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检验学习型组织构面的程序,并着重对统计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4个构面提供了研究思路,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组织的影响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创新的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用户的参与度增加、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增加.网络环境下未来的技术创新组织发展趋势将进一步趋于无边界化、虚拟化和网络化.对思科公司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网络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联.一方面,社会资本增进主体间的信任,改善区域内主体的知识创造和组织学习的基础和条件,形成区域合作创新的"促进器"和"胶合剂",有利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创新网络具有社会资本的特征,是一种有助于区域社会资本培育的组织形式.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创造和组织学习可以为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及组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特征、产品特征和市场特征三个方面总结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差异。针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其创新网络组织结构,运用战略能力、职能能力和项目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能力,指出学习是提升该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学习与渐进性技术创新学习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郭文臣  陈安琪 《科研管理》2022,43(11):191-199
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组织人力资本近年来得到持续关注。为了厘清组织人力资本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本文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147项研究、151个独立样本中的606个效应值。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以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组织特征(包含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支持),团队特征(招聘实践、培训实践、竞争性薪酬、绩效反馈、内部晋升、员工参与、共享机制),个体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态度);组织人力资本也从两个层面对组织和个体产生影响,即组织人力资本在组织层面推动组织绩效、组织创新、组织学习、竞争优势,在个体层面助力个体行为、个体绩效、职业生涯发展等。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组织人力资本形成、发展与转化的作用机理,由此推进个体与组织之间良好的正向动态循环,持续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组织人力资本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组织间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以往组织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分析组织间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以我国汽车产业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问卷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型组织特征、组织学习系统、组织间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等因素,不同程度上与组织间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组织间学习效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合作原理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的本质是组织间基于知识资源的一种合作关系.一方面,与组织知识网络合作有关的知识特性反映在组织知识分工与积累原理、知识市场路径依赖原理、组织能力过剩原理以及知识嵌入性原理之中.对于这些原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组织间知识网络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互信是知识网络中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良性运行的基础与前提;互惠互利既是合作的目的,也是合作的驱动力;互动则是合作成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织学习的联盟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盟网络作为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做了分析研究。本文从组织学习的视角,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分析联盟网络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习机制,构建了组织学习与联盟网络的互动模型以刻画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Eff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organizations are focused on knowledge cre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Thus, intelligence and competencies matters at the organizational workplace. For most knowledge intensive organizations is fundamental the continuous avail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domain expertis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 to develop a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rchitecture that is being specified and developed to support collaboration tasks as well as design and model predictive data analysis and insights for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reate a suitable architecture for use, initially, in intranet (corporate portal) collaborative procedures, but also scalable for later use in more generic forms of ontology-drive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The designed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ities aim to create coherent web data layers for intranet learning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defining the vocabulary and semantics for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 projects. Regard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definition, this research argues that eff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based on the dynamic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nd predictive data analysis and insights identification can transform and add value to an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ontology ba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analysis and insights at the organizational (corporate) workplac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