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加强青少年奋斗精神的培养,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文化自信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关乎自身成长成才。当下,青少年文化无知、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等文化自信危机现象突出。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加强网络文化环境治理、加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力度、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认知和评判能力的策略,借以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慈孝观培育不仅关系个体的长远发展和千万家庭的幸福,而且关乎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的千秋大业。当前,我们理应深入问题、明确思路,积极探寻青少年慈孝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制改革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制是国家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在制度上的保证。它关系着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整个青少年一代的身心素质,关系着整个国家教育投资的规模和效益,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盛衰的战略性问题。学制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的要求。学制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并为其服务,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学制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具有最密切的联系,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是否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是否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对国家与家园的热爱,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坚定信念、务实奋斗、敢于创新是周恩来积极进取精神的核心内涵。要使青少年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必须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锻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基石;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格,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一个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国家、民族都必须拥有清晰的自我认同,清楚“我是谁”。一个国家、民族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奋斗,对此最本真的理解应该是这个国家、民族本质力量的展开,是其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意义上的自我,即文化自我,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的核心和根本。在“两个大局”背景下,世界文化激荡空前,当代中国的文化自我问题也因之极度凸显。在此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高度的文化自觉,突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源、价值和理想.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但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不足,需要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世界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视野,是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伟大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依据,每个国家都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道德教育功能,以维护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研究不同国家如何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对于加强和促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对几个典型的国家利用其传统文化资源对本国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启发并探索加强和促进我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布达拉宫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建筑、壁画和宫藏文物集中反映了藏民族璀璨的文化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高超的民族智慧,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而布达拉宫雪城面向学校宣讲文化遗产知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丰富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让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历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是保障我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命脉。常言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文博宣教者,开展雪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围绕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命运在民众中积聚起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广地域的大国,数千年来屡遭战乱,尤其近100多年来备受列强欺压凌辱,然而中国人崇尚和追求国家完整统一的大势浩浩荡荡,谋求和探索国家富强的奋斗不屈不挠,终有50多年前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民族自豪。在这当中,民族凝聚力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青少年属于国家公民,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就是对自身当家做主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个体对国家在思想上认可并支持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特征。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内容的认可和接受。国家认同是青少年学生为国家服务的首要前提,是青少年学生投入国家建设的基础,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只有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走进社会以后,他们才会自觉担负起责任与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上是国家民族苦难奋斗历史,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对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进行了反思。忧患引起反思,反思是为了自强。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政治身份,并产生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该把握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是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像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傅永元 《学苑教育》2021,(11):71-72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都具有多样性,且融入了我国先贤们的优良精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领悟的。尤其是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担负着铸造民族未来希望的使命。因此,教育必须要把培养青年良好精神和观念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而在与其有直接关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作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时代在发展,民族在进步,国家在富强,然而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相当的差距。这要求全国人民必须不断创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国家发展的成败。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要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青少年幼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是鼓舞和团结人民奋斗的旗帜,因此也是我们艺术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它主要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目标,很多国家都把爱国主义放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首位。本文重点针对艺术职业院校思政教学中的爱国主义而进行论述,力图为培养艺术类高职生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