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有严母     
<正>(一)刚放下书包,就听到一阵河东狮吼:"快去洗手!""快过来吃饭!""自己拿碗!自己盛饭!"我迅速放下书包,急忙到水龙头下洗干净了手,小心翼翼地走到餐桌前。餐桌上摆了许多菜,全是鸡呀、肉呀什么的,蔬菜仅有一盘茄子,而且只剩下两块了。我拿起筷子准备将它们夹到碗里,却被母亲的筷子压住了。"怎么吃这个,这是你老爸吃剩下的,最没营养!"接着把两个鸡腿一并夹到了我的碗里,  相似文献   

2.
记得弟弟从不挑食,什么饭都吃、记得有一次我们到馆子吃饭。我和哥哥都把不爱吃的肥肉夹到弟弟的碗里。弟弟却津津有味地吃着,还说:“好吃,好吃。”  相似文献   

3.
<正>"原来,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遗忘的琐碎细节,才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存在。"吃晚饭的时候,母亲一直自责这次的红烧猪脚做得不好,当然她也反复提到了是因为父亲错把生抽当作老抽递给她,才导致了不入味和不上色。絮絮叨叨间,父亲和猪脚都默默地不作声。过了一会儿,父亲把费力撕扯下来的一块脚筋,夹到了母亲碗里。今天中午母亲为  相似文献   

4.
鸡腿给谁吃     
张燕 《母婴世界》2010,(1):10-10
去朋友家吃饭,炖了只鸡。两只鸡腿,一只自然分给了小朋友,另一只,小朋友的妈妈夹到了我的碗里。小朋友立即不干了。"那是我的!"小朋友理所当然地提出抗议,因为两只鸡腿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独享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7,(5)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6.
三岁的儿子有一次在吃饭时,用筷子将碗里的一些蔬菜挑了出来,放进了女儿的碗里,惹得女儿大声抗议:"弟弟你在干什么?"我对儿子说:"你知道吗?你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谁知儿子委屈地大声对我说:"爸爸,我非常不喜欢吃菠菜和茄子……"我很无奈,只得把他碗里的菠菜和茄子都夹到自己碗里.  相似文献   

7.
佚名 《师道》2006,(3):5-5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上初中了,为了凑够男孩兄弟姐妹们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  相似文献   

8.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  相似文献   

9.
儿时,丁香家很穷,吃饭的时候,饭常常是不够吃的,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们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的第一个谎言。丁香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末休息去郊县农村的河沟里捕捉些小鱼小虾来给孩子们补养。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却在一旁啃鱼骨头。丁香心疼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母亲一边用筷子把鱼夹回给女儿,一边说,我不爱吃鱼!———母亲的第二个谎言。上初中了,为了给孩子们缴齐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了些火柴盒回来,晚上糊。挣点零钱补贴家用。丁香半夜醒…  相似文献   

10.
七味鱼头     
胡伟炎 《初中生》2002,(25):42-43
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俱佳的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一声不响地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的碗里。回家的路上,灯火淡淡的。我有些疑惑,问朋友:“一起吃过那么多次饭,我向来都知道你不爱吃鱼头。”  相似文献   

11.
妈妈有太多的“怕”。每当她将饭菜端上桌,总说:“你们先吃吧,我现在还不想吃。”等她上桌,一看鱼基本还没动过,就拿起筷子,将鱼肉三下两下地拨到我碗里,而将鱼头连着那根蜈蚣似的鱼椎骨夹到了自己碗里,一边还好像占了便宜似的得意地说:“我最爱吃鱼头了,鱼头吃了人聪明。我胃不好,鱼肉吃了我怕不易消化。”鱼肉怕不消化,那么糖总容易消化吧!一次叔叔给我一大块进口高级巧克力,我想让妈妈尝尝鲜,便将它带回了家。谁知妈妈又说;“巧克力太甜,我的牙齿吃了就疼。”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真的,可久而久之,妈妈太多的“怕”使我产生了疑问。于是我…  相似文献   

12.
翁秀美 《老年教育》2010,(12):35-35
自打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好吃,总要夹点给母亲,说:“这菜好,你多吃点。”等母亲碗里的饭快没有了,父亲会轻声问一句:“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饱了。父亲就劝道:“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把碗递过去,父亲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13.
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不声不响地一伸筷,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碗里。回去的路上,灯火淡淡的小径上,我不禁有点疑惑:“一起吃过那么多次饭,我怎么都不知道你爱吃鱼头?”  相似文献   

14.
<正>十二岁的孩子,出生时母亲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已经去世,他也被感染,与奶奶、父亲、继母生活,别的小朋友见到他就躲开。吃饭时,他吃的菜由爸爸夹到碗里。吃火锅的时候,他吃了一会儿,凑了下身子看了一下锅,又坐下了,他爸问:"你想吃什么?"他端着碗怯生生地说:"粉条。"  相似文献   

15.
爱河深深     
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身体就不好,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在我哥哥十一岁,我5五岁那年的一天夜里,父亲把母亲从医院里接了回来。当时的我只知道抢着吃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不知道不幸既将降临。记不清过了几天,一天夜里,我的母亲悄悄离我们而去了。我母亲去世后,与我们同村  相似文献   

16.
书包     
我小时侯,家里很穷。父亲长年多病,我们兄妹三人都在念书,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常常是口粮分了还不到半个月,家里米缸就底朝天了。父亲一咬牙,让我回家帮衬家里的活计,可母亲却坚持让我念书。她劝父亲说:“别光指望娃儿拾那点柴烧顿饭,他日后兴许还能为国家添把柴呢。”那一晚,我在被窝里流了泪。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背景:"哇!今天吃鸡腿哎!""我的鸡腿好大啊!""嗯,真好吃!"孩子们高兴地享受着一个星期难得一次的鸡腿大餐,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您看我的这个鸡腿,好像是坏的。上面黑黑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见小帅同学拿着一根鸡腿站在我面前疑惑地问着我。这时旁边的孩子起哄说:"哎呀,肯定是坏鸡腿,不能吃。"说着围过来一群孩子。看他犹豫的样子,我接过他的鸡腿,看了看,对他说:"没事,别着急,这不是坏的,能吃。"接着直接往我的碗里一放,然后把我的鸡腿换给了他,对他  相似文献   

18.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面条,端上桌。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都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去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可是,父亲碗里藏了2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  相似文献   

20.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们像一群山雀,欢叫着飞出教室,奔向食堂。我两眼一瞄,很快就在橱里找到了自己的碗。一打好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菜盒盖,稀里哗啦,三两下就把妈妈精心为我烹调的鸡腿倒进了碗里。我捧着饭碗,兴冲冲地向教室跑去。谁知快到教室门口时,偏偏一脚踩空,“砰”地一声连人带碗重重地摔在楼梯上,顿时,“白米饭”成了“灰米饭”,“鸡腿”变成了“泥腿”。看着眼前这幅“惨景”,想到“美餐”成泡影,我的心忽地一下全凉了,眼泪不由地像断了线的珠子滚下来。怎么办?回家?爸爸妈妈出门在外。上街买东西吃?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