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诗歌可以鲜明地划分出两个时期麦地乌托邦时期和太阳史诗时期。麦地乌托邦中,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着力表现的人与土地的和谐。但是现实中家园的幻灭感受和超越性诉求带来的精神困境使诗人发生了巨变,土地在海子笔下由神性世界的载体变成了孳生死亡和暴力的温床。由此,海子转入了太阳史诗时期父性的暴烈与燃烧。  相似文献   

4.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5.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鉴赏,“见仁见智”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法。诗歌的思想感情最难把握.人们对海子的诗和海子的死一直有争议,这节课我选择的鉴赏点是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诗句,感受体验诗情,鼓励学生积极、合理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10.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已被流行趣味和正统趣味“收编”,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世俗化”的文本.本文在充分细读的基础上,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海子诗歌的整体创作状况,认为此诗实际上是一个语义丰富的“悖论性”的文本,它表达的并非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而恰恰是死亡世界的宁静、神秘与美丽,海子藉此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死亡美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论海子诗歌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诗歌的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太阳”意象豁人耳目且贯穿海子诗歌始终,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列,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先知的复调:海子《四姐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诗歌《四姐妹》是一首多音齐鸣的复调诗歌,其中至少可以听到“海子个人”,“耶稣基督”,“先知”与抒情主人公四个声部的声音。这四种声音既能在一个共时空间中同时展开,又互相应和,形成一种历时性的时间运动,统一和谐地流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意象的丰富和意象寓意的相对稳定是海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广为评论者关注的“麦子”“太阳”等意象外,海子诗歌中“水”的意象也是反复出现的。笔者认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含义。首先,作为宇宙元素的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由水的平静而神秘思考到人的生命、死亡等问题。其次,诗中“水”仍继承了古典传统诗歌中历史、岁月、时光等的寓意。第三,诗歌中“水”有情感、欲望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他的自杀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试着从海子诗歌所透露出的对于生命的厌倦入手,分别从“倾心死亡”、“遥想死亡”、“沉浸死亡”、“沉思死亡”、“挥霍死亡”五个方面,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死亡情结,进而解释海子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或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场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或神秘或有趣或宁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游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游历”的过程。“游历”让教学充满了趣味,学生在学习中,会自觉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的观察,会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体验;“游历”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异常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里放飞自己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人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摒弃或追求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性词汇。本次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