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是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在治理主体、治理制度、治理手段、治理机制方面存在结构单一、覆盖有限、缺乏创新、运行不畅等现实困境.在路径选择层面,需要打造多元共治格局,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主题结构;搭建多层互联框架,强化农村公共体育...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驱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逻辑理路:多维政策破局,精准供给决策;协调利益引导,共享网络平台;赋予行为职权,强化数字认知;避免刚性嫁接,力争价值共创。困境:治理技术应用掣肘,服务流程有待优化;治理主体协同壁垒,供给准度有待提升;治理规则粗放泛化,制度规划有待跟进;治理手段赋能缺位,资源配置有待均衡。提升路径:数字技术重塑服务流程,健全品质性的技术适配机制;多元主体共建协同合作,构建高效性的数字交互平台;服务要素匹配价值需求,制定规范性的质量评估体系;公共资源实现均衡配置,筑牢精准性的资源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发挥着治理传导载体、治理绩效衡量尺度和公共利益表达等作用。结合公共治理理论,从健全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调适治理关系三个层面阐释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认为当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在:治理主体与政策惠及的选择性支持和隐性控制、服务主体与资源获致不足和协作竞赛与公共性弱化三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供给对策:(1)构建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体育治理体系;(2)优化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与透明资源供给机制;(3)从兼顾本位功能和延展功能、公众需求为导向等方面进行长效公共性构建。  相似文献   

4.
为摆脱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的困境,增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性,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制度—管理—技术”的复合性视角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进行探究。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效类型主要有制度性、管理性和技术性。要从精细化治理、参与式治理、过程化治理和差异化治理4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增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正义;运用大数据实现智慧协同供给,增强供需匹配度;压实基层政府的供给责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差异化需求,实现服务供给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城市体育数字治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体育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提高治理效率;推动体育服务水平的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供给质量;营造体育数字化赋能的全覆盖,促进资源共享。困境: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亟待健全,数据壁垒制约体育治理资源的整合共享。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整体联动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加强综合治理,构建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体育数据要素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20,(1):104-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论证了新时代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必要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的困境,即压力型任务传导机制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低效化,运动型治理方式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形式化,"乡财县管"的财政制度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经费扶持力度被削弱,村民自治"梗阻"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运转不畅,体育能人的流失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体育社会组织的"少而弱"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治理远未成形,体育市场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机制尚未打通。针对这些治理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7.
协同治理理论的出现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是推进体育治理精细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发展趋势。采取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功能及现实不足,发现当下存在承接能力有限、管办工作行政化严重、第三方评估不健全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深化体育领域制度改革,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培育协同治理主体,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深化政社分开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丰富第三方评估体系,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其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维困境:协商共治的治理理念缺位,治理主体行动认知偏差;主体权责不清与结构失衡,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建立;配套保障机制缺失,服务内容治理效能低下。鉴于此,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植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借鉴“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明晰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并从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5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最终提出了3条实践进路:坚持“以人为本”“党建引领”与“整体智治”理念,创新治理行为;推进社区体育治理机制完善与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提升,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加强法治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为推进农村体育发展而实施的公共项目之一。项目制成为调整国家财政关系、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措 施。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呈现了转移支付与资源汲取、形式统一与地方多元、条块分割与服务整合、项目公平和项目效率、迎检对上 与服务对下等5种迥异的逻辑冲突,突出展示了我国体育项目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即国家农村体育发展意识的僵化,地方体育治理成本加剧,“为 政”而非“从民”的政绩观,重视“项目数量”忽视“项目质量”的发展观,“现代”压倒“传统”的体育传播观念等。建议强化需求引导机制,推进公民参 与治理;削减专项性涉农体育项目,提倡一般性转移支付;后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取消地方政府资金配套要求;尊重农村体育发展的规律,促 进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比分析、文献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立足于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以空间正义为研究导向,分析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的基本状况,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探讨残疾人公共体育的现实问题。提出规划现有社会空间、加强残疾人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机制、推进残疾人体育融合发展四方面消解路径及实现手段,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疾人公共体育"贫困"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及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减”政策的内容实质和精神内涵,以“为谁治”“治什么”“谁来治”“如何治”为主线,对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转向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应突出以青少年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聚焦“以体育人”的目标任务、强化“政社企家”联动的主体模式以及立足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工具选择。但从现实状况来看,还面临着理念践行不畅导致“贯通性”困境、价值认知不足导致“达成性”困境、多方主体结构松散导致“联动性”困境和“三治”合而不融导致“兼容性”困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治理转向策略:强化思想引领,贯彻人民为本理念;重视价值引领,聚焦体育育人回归;依托组织引领,凝聚多方主体合力;坚持法治引领,建构“三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培养路径。价值:缓解主体间行业壁垒,拓宽多元主体培养途径,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优势。困境:委托购买培养行为尚未规范,社会组织承接能力有待加强,受益主体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监管主体职能仍然有待提升。路径:完善购买机制,规范委托购买流程;强化承接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以需求目标为导向,满足受益主体需求;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多维监管体系;秉承共建共治,建立多元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从“技术赋能”到“整体重塑”的数字化进程被视为一个重塑多元主体治理关系及其能力的演变历程,对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厘清了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治理的基本内涵及现存困境,重新审视了其模式重构的核心维度,深入阐释了其组织变革的动因特征,重点讨论了其推进机制的实践要素。研究认为:理念重构、价值重构、方式重构等形成模式重构的核心维度;管理思维转换、运行范式转换、决策方式转换等构成组织变革的动因特征;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协调机制等为推进机制的实践要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构建地方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相应的实践、现实困境与策略。从政府部门、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智慧体育企业地方5个参与主体切入,分析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实践,困境:需求兼顾不平衡、动态演进不持续、责任约束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充分。推进策略:开源节流,化解供需不平衡矛盾;持续优化,提升合作治理效能;明确权责,完善政府购买监管体系;多方联动,搭建智慧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审视我国社区体育治理成效与困境,并探究数字技术驱动社区体育治理创新的价值与路径。价值:从事后响应转向主动前瞻,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联动,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从粗放普适转向精准高效。路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与完善数据决策机制,推动实现主动高效服务;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与跨层级联动平台,推动实现政府组织变革;创新参与机制与搭建协商平台,推动实现多元主体共治;消解技术张力与化解技术风险,推动实现治理手段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推进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梳理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表征为政策保障日益健全,但相关法律缺位阻碍购买服务整体执行;购买数量趋渐增加,但过多非竞争性购买减损整体服务绩效;社会组织逐步壮大,但自身能力不足难以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但表达失灵致使购买服务内容出现失真。透析困境现象的形成机理不难发现,政府职能转变动力不足是导致困境的根源,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约束是诱发困境的肇因,社会公共参与通道不畅是造成困境的推手。为推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塑造有为政府,强化责任担当;激活社会组织,实现职能旨归;协同社会公众,促进效能升级。  相似文献   

17.
精准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数智技术为依托,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现代化的体现。结合“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探讨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内在逻辑、运行框架和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数智技术以系统理念和应用手段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结构要素提供新的组合规制和功能效用,改进运行过程联动机制,提高供给质效;多层级“实体+虚拟”“线上+线下”的应用架构,使需求识别精细化、主体协同智能化、内容方式多元化、评估反馈具体化,形成需求识别、供给决策、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有机衔接的闭环体系;发挥数智作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要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加强数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引导,完善体育资源数字化的转化机制,强化全要素网络化联接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逻辑理路,并提出实践路径。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本质上是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体育发展载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上担任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路径、群众体育健身服务新基地、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新渠道的角色。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原则,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以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为重点,夯实竞技体育基础;以培养大众体育生活方式为宗旨,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以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资源整合为手段,打造精品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新发展阶段体育举国体制的时代向度,剖析其现实境遇,并提出创新策略。时代向度:强化政治优势,发展时代领导力;突出价值优势,提升人民共享度;突出制度优势,汇聚发展合力;突出战略优势,巩固制高点;突出市场优势,构筑协同增效的多维格局。现实境遇:适应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脉络亟须完善,竞技体育综合效能的协同推进亟待强化,资源供给质量的优化升级亟须促进,政府服务效率的切实保障亟待深入,市场有效调节机制的建立健全亟须完善。创新策略:构建多主体协同增效的治理体系;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协同推进综合效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资源有效供给;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完善运行保障;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促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差距等。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制"治理,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估;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的制度嵌入;四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差异;五是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