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书本呢?”在教学《书——我的知心朋友》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我认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终生的伴侣,是最诚挚的朋友,我们能从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我觉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要不断地从书中吸收营养。”“我想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同学们说得真好!“我觉得书不好,我们家隔壁的一个哥哥,原来学习成绩很棒的,还是班级里的中队长呢!后来迷上了看课外书,成绩直线退步。”——不和谐的声音让…  相似文献   

2.
虫虫之家     
沈嘉瑶 《红领巾》2008,(2):45-45
什么?虫虫之家?你一定以为这一家都是又粗又肥的大青虫吧:错了!我们一家都是“书虫”,爱书如命,一见到书就像饿汉见到喷香的牛肉汉堡包。 我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只要一闻到书香,我就立刘开始行动;只要一借到书,我就立刻扑到书中,为书乐而乐,为书忧而忧。每当我捧着一本书哈哈大笑或愁眉不展时,妈妈便会在一旁摇着头说:“唉,咱家的小书虫无药可救啦!”  相似文献   

3.
“书癫”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4.
我是小书迷     
王一脉 《红领巾》2008,(1):21-21
“哈哈哈……哈哈哈……”这是谁在笑呀?哦,是我被书中的情节逗乐了,我是谁?我就是大名鼎鼎、远近闻名的“小书迷”王一脉。因为一捧起书,我就好像变了个人,就是打雷我也充耳不闻。什么,你不相信?好,那我就跟你说一说。  相似文献   

5.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协颂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会有许多有趣的实验,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拉不开的书。” 按照书中要求,我拿来两本比较厚的书,一面一面的对夹起来,边做边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相信还有拉不开的书。”  相似文献   

7.
黄怡 《红领巾》2010,(6):38-38
书,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是一条快乐无比的“啃书虫”,每天“啃”书是我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先前的教学辅助书曰“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面在谓之“教师教学用书”。从外观上看,前系32开本,后为16开本;从名称上说?二难分优劣。我甚至认为前的叫法更相宜些。顾名思义,前指教学参考用的书,后即教师教学用的书,“参考”二字定位似乎更妥当些。  相似文献   

9.
献丑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嗯嗯……哦……记起来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正在背该死的古诗,突然听到妈妈叫我。惨,我丢下书,火箭般冲了过去。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书,书让我充实。自从我有了我的学生,我就想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我知道这不容易,因为他们才一年级。但我希望能努力让他们体味读书的快乐,让他们因书而感到兴奋、感到满足。我很欣慰,我的这项“信念工程”已经起步了,并且有了较好的势头。我和孩子们每天有个“书吧”之约,这个“书吧”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校园的花坛边,在孩子们自己的小书房里,我想这个“书吧”更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田里。  相似文献   

11.
开学初,我接任了低年段的教学工作,对于一直以来任教高年级教学任务的我,真的有三分畏惧。这不,又到下课时间了,我拿起书正准备离开教室,孩子们立刻像唧唧喳喳的小鸟一样围了过来。“老师,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吃麦当劳了。”“老师,我买了本新的童话书了。”“老师。看我的新鞋子好看吗?”……  相似文献   

12.
快乐的方法多种多样。跳舞、唱歌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而最能让我感到快乐的则是阅读。以前,我对书真是“恨之入骨”,看到书就不耐烦,一边说“这本书一点儿也不好看”,一边把书扔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13.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6,(11):29-32
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深深折服了全体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于老师给学生的读书方法——“煮书”,让我耳目一新。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他说,“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李红丹 《师道》2005,(9):33-33
来到教室门口,我发现教室里没有我想象中的喧嚣,孩子们全都捧着刚发的语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看着,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来了。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中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语书。”“说语书?”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随手拿起一本语书,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学们,这本语书看上去很普通。可它凝结着许多编辑的心血,承载了无数教育工作的期望。悄悄走进去,你将看到一个神奇的世界。用心读一读,你会受益无穷!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书,十五分钟之后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15.
有首歌唱道:“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分手……”缘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从当教师起就把所有自己用过的小学语文书都精心地保存了下来。而今不用天天拿着教科书进课堂了,但我仍“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只要是不过时的,我不会轻易地用新的教学用书。原因只有一个,那些曾用过的书记录着我的点滴成长,记录着我的爱,这些书会激励我把那份爱延续。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参观过我的书柜,他们都说我是个“小书迷”。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书柜里摆满了书,作文的、科学的、童话的……什么样的都有。但这一次使我这个“小书迷”的称号更真实了。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我看来,名师如“书”,尽信名师还不如没有名师。的确,名师身上有许多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名师没有错,教师如若缺少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只怕会盲目学名师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近,我读了一本教学杂志,其中关于同一个教学片段,教学《荷花》一文时,对“冒”字的赏析,不同名师的态度截然不同,这引发了我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  相似文献   

19.
“呀!我的书呢?”妹妹急得大叫。“等你的眼睛好了再还你。”我说道。妹妹一听,急得大哭大叫:“还我书来。大坏蛋!哼,走着瞧!”看着她的神情,我心想:书真有那么好看吗?我要不要试试与书“搏斗”一番呢?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安徽省教科所的一位老师向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1现要将4本不同的数学书,3本不同的物理书,2本不同的化学书排成一排,要求同一科的书不相邻,共有多少种排法? 我乍一听觉得这个问题用“插空法”解答,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