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敦煌文书P.3568号<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的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进行了考证,认为他就是汉藏传世史籍记载的赞普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的吐蕃著名僧人朗巴弥垛巴(rnam par mi rtog ba),又称为南拨特计波.<普贤菩萨行愿经>在吐蕃、汉地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多件汉、藏文译本,对研究吐蕃佛教史、唐蕃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时期,印度佛教正式传人吐蕃境内,开启了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发展、演变历程。印度佛教之在所以此时正式公开传人,一方面是其长期向吐蕃渗透传播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藏文的创制、佛经的翻译、尼婆罗和亲以及巩固王权之需等多元因素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3.
一、藏文的起源。藏文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外藏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藏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关藏文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佛教说藏文是公元7世纪初由吞弥·桑布扎创造的,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文究竟何时产生?是由某个人创造,还是在实践中集体智慧创造?至今众说纷纭。根据佛教史籍记载,吐蕃王朝在松赞干布的治理下,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雄厚。但是吐蕃当时没有文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书写法律,也没办法和周围的邦国进行书信联系,严重阻碍了吐蕃的发展吞弥·桑布扎原名吞弥·阿努,是吐蕃历史上著名的七贤臣之一。大约…  相似文献   

4.
吐蕃帝国于9世纪中叶结束了对河西及西域的统治之后,藏语文在这些地区继续使用,敦煌出土文献中,属于后吐蕃时代的藏语文献多达57件,时代均在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既有沙州归义军政权与于阗、甘州回鹘间的通信,也有沙州与和周边地区相联系的书札,更有当地人所写的佛教典籍。藏语之所以在河西及西域长期流行,与吐蕃对这里有过数十年的统治密不可分,也与当地固有的多语言环境密切相关,自8世纪中叶始,藏语便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母语之外的一种共用语,况且藏文字母较易掌握。这些因素促进了藏语文的广泛流行。影响所及,在西夏国境内,古藏文也得以流行,有关文献在黑水城和绿城也有发现。西藏本土缺乏9世纪中叶以后至12世纪以前的藏文文献,这些写本与印本的发现,正好有填补空白之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十善法是佛教一切善法的基础,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4V《十善法广论》的译注和内容分析,结合藏文文献探讨吐蕃时期佛教伦理道德法对吐蕃法律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半生生活在吐蕃时期,受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张议潮藏汉文兼通,这在他抄写汉藏两种佛经的尾题中得到证明.他还曾跟随吐蕃高僧--翻译家、校阅大师法成学习藏文.从他学习吐蕃文、取吐蕃名"赞热"、抄写吐蕃文佛经以及早年赴逻些接受召见,还有夺取政权后极力挽留法成等等举动中,我们看出张议潮有很深的吐蕃情结.  相似文献   

7.
"顿渐之诤"是公元8世纪发生于吐蕃的一次著名论辩,是汉藏佛教文化较早期的一次文化碰撞与交流。藏文文献中记载的"渐悟"一派的胜利,不只是因为其在大乘佛教教义方面的殊胜,还因其能够满足吐蕃佛教体系建立、发展的需要。另外,统治者基于对建立佛教体系及稳固统治地位的考量而做出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犍陀罗弥勒菩萨像的几个问题上原和著蔡伟堂译前言我不是陀罗艺术专家。但是,试想就陀罗佛教艺术中,特别是图像学研究中的弥勒菩萨像问题,不揣冒昧,在此提出新的问题。在探讨我国佛教初传时代与释迦如来像同时盛行的弥勒菩萨像的源流,并追溯朝鲜、中国、西域这条佛教...  相似文献   

9.
吐蕃时期文献浅议索黛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包括新疆出土的竹木简牍、敦煌藏文文书写卷和吐蕃本土的金石铭刻三个部分,对研究八、九、十世纪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关系以及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一、竹木简牍绝大部分在新疆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象雄王国的西部属国,竹夏(今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北通西域,南达天竺,西向中亚,东南至吐蕃,为丝路南道和求法中道、北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佛教东传、佛教密宗起源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吐蕃与回鹘的文化关系.主要探讨了吐蕃与回鹘的两次大规模接触,敦煌吐蕃文写卷对吐蕃与回鹘文化关系的反映,译自藏文的回鹘文佛经以及吐蕃与回鹘二者在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中国初传时的概况及其成功的原因,认为能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并与之结合,以及佛教固有的适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宗教义理,使之能够必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共通之处等,是佛教初传中国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初传成功及佛教汉地化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佛教初传与早期中国佛教艺术黄文昆一佛教初传1.佛教形成和初传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但长盛不衰,绵延千年,光芒常在,硕果永存,却是在中国。佛法三藏,赖汉译宝典而得保全。可是,佛教几时初传中国,至今仍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引起学者们反复的追究。公元前五世纪至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对吐蕃顿渐之诤的缘起、细节等试作补充论述,对有些论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异议.认为禅宗无法调化、抵制苯教,无法促进吐蕃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是顿门派失败的根本原因,而藏文史籍中记载的禅宗与印度佛教的观点不同或汉族学者认为摩诃衍是受政治牵连而失败当是表象原因,即是赞普让摩诃衍离开拉萨的藉口.  相似文献   

15.
王致兵  王斯一 《教师》2011,(14):123-124
本文对中国佛教"汉明求法"说以及初传之地提出质疑,认为佛教初传首先在海上。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路上的佛教传播,加之三亚在海上航线的要冲位置,为佛教首先传入三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吐蕃告身,汉文史书记载甚少,惟敦煌出土藏文写本及其他有关藏文文献中记载较多.本文依据敦煌吐蕃文写本,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了吐蕃告身的演变,指出吐蕃告身的章饰,是用瑟瑟、金、金涂银、银、铜5种字样,各分大小,嵌在3寸的褐上,戴在臂前以辨级别的.从敦煌藏文文献看,最早的告身并非如上所述那样的完整.  相似文献   

18.
开元后期唐蕃关系探谜邵文实唐与吐蕃间的和与战是唐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吐蕃对西域及河西、陇右的争夺又是其中的主要矛盾。但一般说来,史书关于吐蕃在前期对西域的攻取活动记载较详,史学界对于吐蕃攻取河陇后的历史研究较多,而在开元后期这一个时间段内,无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靠汉、藏文文献史料,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藏族在早期经营辽阔西域之塔里木盆地的历史。其中高度评价了部分古藏文文书对塔里木盆地佛教的详细论述,进一步肯定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还认为对于早期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我们不能将其当作信史,但只要抛弃其中虚构的成分,历史的真实面貌就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一)西域求法僧的往来和归义军间的关系存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乃至敦煌佛教教团的情况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敦煌进入归义军时期以后,敦煌佛教教团废弃了吐蕃占领时期的僧官制度、恢复了以都僧统为最高僧官的唐制,改革了教团管理机构.编造了教团管辖下的十六所大寺、三所禅窟的常住杂物(寺院财产)的名细册以及有别于一般民户籍的分别按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