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盛会莲 《家教指南》2005,(2):101-105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礼阿弥陀佛文>的不同版本和<大藏经>No.1980善导<往生礼赞偈一卷>之第三篇偈文为依据,对敦煌文书中的<礼阿弥陀佛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正藏本"愿往生礼赞偈"和敦煌本"礼阿弥陀佛文"有共同的底本.龙树菩萨撰有"礼阿弥陀佛文"或"愿往生礼赞偈"这样的文章应是可以信从的.文章同时对几件文书的定名提出了质疑和重命名.  相似文献   

2.
陆离 《家教指南》2005,(3):93-98
敦煌文书P.3699<祈愿文>中的天下僧统触坚为公元824年以后的吐蕃佛教宗师;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都教授为当地最高僧官,下属有若干寺院教授,每个寺院教授具体负责管理敦煌僧团中某一方面的事务,该做法应来自吐蕃本部,为吐蕃僧官制度所特有;吐蕃统治敦煌中前期有一位翟姓沙州都教授,法号当为乘恩,原名翟涓.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围绕<华严经>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净行品>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结合华严宗与中国佛教其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总结与论述华严终生学习观,进而提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终生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4.
<和菩萨戒文>又名<菩萨和戒文>、<和十戒文>、<和戒文>、<祸戒文>、<佛家劝善歌>等,其内容乃系演绎<梵网经>之菩萨十重戒,为佛门劝善之作.笔者对敦煌文献中存有此赞文的诸写卷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重新录校,进而尝试探讨<菩萨和戒文>与菩萨戒授受之间的关系,并对<和菩萨戒文>的传抄及其流布情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佛教圣地峨眉山的普贤菩萨造像,历史久远、数量众多,山中大多数寺庙都供奉有普贤菩萨,并且有若干普贤专殿,这种现象在全国是独有的。本文对峨眉山普贤菩萨造像的历史过程和典型个案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6.
法藏敦煌藏文文书P.t.1097《官府支出粮食清册》应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当地官府支出粮食等物品的账目记录清单,文书中记载的职官押衙(am va gav)、长史(jang shi,亦可译为长使)、人名ya ya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文书中已出现,并非只是在归义军时期才出现的职官,不能据此将该文书定为归义军时期文书。  相似文献   

7.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西藏山南隆子县卓卡寺保存的吐蕃时期专供赞普御用的<喇蚌经>,与敦煌藏经洞所出藏文写经<十万般若颂>内容和形式完全一致,部分抄经生与校经师的姓名也相吻合,又据相关的背景资料,可知这批经页为吐蕃统治时期在敦煌抄写并运送至吐蕃本土供奉于赞普的.<喇蚌经>是西藏地区保存下来的写经,它反映了敦煌在吐蕃历史特别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书中碑铭赞文书约47卷,这些文书长者收有碑铭赞28篇(P.4660号)、十余篇(P.3718、P.3556号)、七八篇(P.2482、P4640号),短者仅保存一篇,更甚者只保存数行(P.4010号)。从1989年笔者编著《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对这批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发现了碑铭赞文书中的许多问题,敦煌碑铭赞部分文书拼合复原就是一例。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与其他信仰之关系为研究中心,对吐蕃时期敦煌的佛教信仰、密教与佛教内部派别之关系、密教与其他宗教信仰之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对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宗教、信仰认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尼雅遗址出土仆去卢文书中有一件(511号)是与浴佛有关的文献,系仆去卢文书写的梵语佛教文献。此文书不属于经论,根据内容看应当是赞文或愿文之类。本 文对文书做了若干笺注(参照贝罗译本及波叶尔等拉丁文转写本),复原了当世浴佛仪式的若 干内容,并与有关的浴佛经典、史籍及敦煌所出同类文书等做了比勘。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书中留存有诸多反映古代敦煌地区家庭中兄弟姊妹关系的契约文书、经济文书以及愿文和题记等,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兄弟间在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兄弟关系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伦理思想的双重作用,反映出平等互助、兄友弟恭的伦常关系和道德精髓,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身体力行"和"躬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76窟两壁龛外北侧写有一方2行42字的榜题,内容不见佛经记载.考察敦煌文献得知,此为一篇完整的中国僧人编撰的<行香说偈文>,主要在举办布萨等佛教仪式时念诵,内容体现了佛教五分法身的思想.本文经过考证认为此<行香说偈文>可能就是道安制定的行香之法.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藏区的初传、立足、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得到了印度、唐朝、尼泊尔和西域佛教的积极影响。本文在分析藏文传统史书中两个关于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佛经和法器传入吐蕃的传说基础上,引用龟兹洞窟中发现的藏文壁文,认为佛教初传吐蕃和西域佛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在佛教正式立足吐蕃之前,大量的于阗僧人就开始涌入吐蕃,他们在吐蕃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西域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并为日后佛教正式立足吐蕃打好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P.t.1078bis《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是一件重要的文书,反映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一起土地归属纠纷.通过对该文书的汉译和写成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事件的考释,可以认为文书内容反映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处理民间纠纷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办法,同时认为吐蕃曾在808年为敦煌部分农户分配"籍田"(rkya zhing)并征其赋役,以保证寺院或僧官系统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导言在敦煌写本中,大家发现了具有佛教特点和往往都带有儒教或道教印记的大量应时性文书片断。专家们为了区别它们都根据8个类别而采纳了一种分类法:1,传召法会前的开场白和赞文;2,愿文集和咒语;3,与一种仪轨或特殊意图有关的愿文:4,誓愿文;  相似文献   

18.
宗舜 《家教指南》2001,(4):119-122
敦煌写卷S.343,不仅有各种社会文书,而且有一些佛教文献。此卷除社会文书、愿文等已经被辨识出来外,其中佛教文献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以致著录出现了不少疏漏。本文将S.343背面的佛教文献全部识别出来,纠正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拟目和说明中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9.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经,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宣称:释迦牟尼涅檠后,由普贤护持佛法。只要你持诵《法华经》,普贤就会乘六牙白象现于你前,并为你说法、纠错、答疑,使你深解义趣。根据普贤愿,你死后升兜率天。随着《法华经》的流行,普贤感应也广泛流行,造普贤寺、立普贤像、行普贤忏,设普贤斋、升兜率天等普遍流行,龙以天台宗为盛。  相似文献   

20.
吴羽 《家教指南》2005,(1):26-31
敦煌文书P.2410<神人所说三元威仪观行经卷第二>记载了不少道教事师之礼.通过对魏晋以降道教事师之礼的考察,此件文书反映的道教事师之礼不能代表当时道教事师之礼的主流.魏晋以降道教事师之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吸收佛教内容的同时,保留了深厚的中国本土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