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今,以大量的事实,引经据典,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旧观点被不断地更新。多年来,传统的观点一直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训练上,而忽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认为运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刻苦的身体训练和良好的运动技术。当然,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是重要的。然而,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训练的实践,使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关于遗传与心理发展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深入开展下去,长期以来,我们接受和宣传着一些并不全面的理论观点,以致形成了一种传统。在这个传统理论框架内,人们往往满足于形式上的一致,不同观点的研究和争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教育研究》敢于打破陈规,近年来连续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我国流行的理论中,有着忽视甚至否定遗传作用的倾向。其主要表现为:孤立地强调遗传只为心理发展提供生理机制或“自然基础”,从而认为心理本身不能遗传,人的社会性更不能遗传,把人的生物性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蕴藏着孔子极其完整的心理发展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心理发展之中庸发展状态的观点、心理毕生发展观。这些观点互为支撑,相互论证,具有极强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审美联觉中感觉之间转换是单向的,而事实上,从审美联觉产生的生理机制、心理基础和美学情趣等看,感觉之间的转换有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6.
图式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耕 《教育与职业》2006,(29):105-106
图式理论模式融合了传统的语言结构观点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能反映人类阅读理解的心理和大脑思维的过程。本文阐释了图式理论的内容,指出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并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个体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传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探讨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因此不仅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上既不全,又有误,而且在对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缺乏必要的互相感应联系。实际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按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个体心理正是在  相似文献   

8.
个体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传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探讨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因此不仅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上既不全,又有误,而且在对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缺乏必要的互相感应联系。实际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按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个体心理正是在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好教材的逻辑系统与学生心理序列的关系是学校课程组织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此问题上,存在着三种观点:1.偏重教材的逻辑系统,教材编排采用直线型结构;2.偏重学生的心理序列,教材编排倾向于圆周型结构;3.主张教材的逻辑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序列的统一,教材编排采用螺旋结构。本文就这三种观点作一些探讨,尝试提出课程编排的最佳结构:倒立圆锥体螺旋型及其组织方法和优缺点。 一、课程编排的两种对立观点 在课程论史上,关于课程编排采用何种结构的问题,存在着传统派与进步派的争论。“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问卷对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结合的教育策略.以心理学角度和观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在性别、民族、专业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上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感和现实行动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别,说明其存在知行不统一现象.通过研究为促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和现实行动的知行统一,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钱穆,都对史学理论尤其是专门史的理论和方法,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在20世纪20-30年代和6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成为上世纪中前期我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论述专门史的研究时,他们都借鉴和扬弃我国传统史学理论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观,从部分与全部、特殊与一般,以及从专门史与普通史关系的角度来诠释专门史,从而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专门史观。而二者的专门史观又有一定的差异,梁启超把历史分为专门史和普遍史,不只是表明历史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认为专门史是与普遍史或文化史相对应的,是明了全部历史的基础;钱穆则强调从文化、通史的角度研究专史,又由专史而通史,以见历史大体。总之,梁启超突出传统的史体和史法的继承,钱穆侧重文化和哲学的追寻,这是他们的专门史观区别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史记 · 项羽本纪》 及相关篇章的细读,辩驳了 "司马迁同情 、 赞美项羽" 之类的观点,并分析了近代以来文学鉴赏领域项羽形象虚美化的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在中西对话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宏广博、中西贯通、自成一体的文艺思想。他的文艺思想是思想开放时代的必然产物,反映了把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创新需求调合起来的历史要求,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钱钟书的文学阐释思想中,文学作品的"阐释循环"过程应包括心理分析,只有洞察"典型心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字词的意义、了解作者的修辞、把握作品的宗旨、判断作品的内容。此种思想的依据是认定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甚至不同文化之间"心理攸同",这是钱钟书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主张。钱钟书的这种文学阐释思想对于西方阐释学中关于"心理学解释"的争论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西学接触程度的不同,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西方文化由仰慕到怀疑并进而到基本否定,对中国文化由怀疑到批判并进而讴歌。他的文化活动的重点也因文化观的变化而由倡导输入西方文化转变为倡导输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钱穆、余英时师生二人都是史学界的翘楚,他们都以治中国思想文化史而驰名学界。本文以中西文化观为视角,通过对师生二人中西文化观的比较来探求他们之间学术传承的轨迹,再现师生二人薪火相传各领风骚的学术佳话。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他们对文化内涵的界定,对中西文化异同的见解,对中西文化的栽体——知识分子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继承传统的民族思想,站在歌颂和维护汉代大一统的立场,以史家独有的眼光和方式,条理化民族一元的思想,首创少数民族列传,丰富了民族区分的标准,在民族发展及民族相处等方面都有新的见解,对后世民族思想及民族政策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司马迁因时代的原因,其民族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白石山志》收录的一篇卢祖皋佚文及相关资料,证实《渔家傲·寿白石》词的寿星老是钱文子,并由此出发,修订了有关卢祖皋研究中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