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难,语文学习尤其难.如有教师能把语文学习变成容易的事、享受的事,恐怕是天方夜谭吧.然而,在2012年8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型课堂"的竞赛活动中,沈文涛老师(一等奖获得者)执教《雨霖铃》一课,在这方面作了一次可喜的尝试. 一、让学生沉醉其境,体验作者痛感 一般教师执教诗歌总喜欢先让学生"知人论世",讲一番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而沈老师执教《雨霖铃》时,却一反常态避开这种似乎必需的教学环节.上课开始,他踏着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走上讲台,与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一代歌后美妙的歌声.歌声一停,他连上什么课文也不交代,而是伴着刚才的乐曲(已删除唱词)朗诵柳永的《雨霖铃》.接着,再伴随音乐纵情朗读他改写的小散文.此时此刻,除了教师的朗读声,全场一片寂静,有几个女生眼睛里都噙满了泪花.之后,教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文齐声诵读《雨霖铃》.这一歌三诵,整整花了十分钟时间.没有剖题,没有板题,没有讲作者,没有任何背景介绍.为什么?一是给足学生整体感知的时间,二是使足引导学生进入词作情境的招数,三是去除影响学生进入忘我境界的"杂音".  相似文献   

2.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现收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课文的《自读提示》是这样介绍该词的:《雨霖铃》是作者离开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与情人话别时写的。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用来构成气氛,暗示离别时的心情。下阕写想象别后秋江伤离的场面。这首词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3.
说“寒蝉”     
每次读到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我心里就犯嘀咕:深秋时节,哪来蝉鸣?“寒蝉”是何意?“蝉”前冠一“寒”字,是说蝉觉得寒冷而鸣声凄切吗?古诗词写到蝉的很多。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生性高洁的蝉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4.
《雨霖铃》本唐教坊曲名,因柳永“借旧曲另倚新声”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而盛名.本文试从该词牌的起源,词格、词作概况以及其在宋词史上鲜有问津的状况等三个方面出发,以柳永《雨霖铃》为例来对其进行简要探究,来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脍炙人口。本文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讲析《雨霖铃》的切身感受,浅论了教师在古代文学欣赏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秋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一曲《雨霖铃》留传千世。秋夜之离别,无比凄切,寒蝉、骤雨、醉酒、残月,虚虚实实,秋夜在他的笔下无比凄凉。读之,品之,思之,不由泣之,涕之,悲之,哀之,如此秋夜,似子规啼血夜半,鹧鸪鸣处远行。寒蝉余唱思深,桐黄雨打芭蕉。  相似文献   

7.
白色的童话     
《中学生天地》2011,(12):48-48,64
纵向: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的下一句.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运用赋体,以铺叙见长。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起头三句述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着力酿造一种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为下面的进一步抒情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都门帐饮无绪”三句,“都门”一句进一步铺叙地点、动作和情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依依不舍的离情。从这种依依不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句“无绪”是已经到了“黯然销魂”的程度。“执手相看泪眼”两句,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此…  相似文献   

9.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诗人完全撇开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  相似文献   

10.
点染,本是绘画术语。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音韵学理论,从语言音韵角度,聚焦考查柳永《雨霖铃》及其与许渊冲英译本音韵的共性及个性。研究发现:第一,音节结构上《雨霖铃》及英译本韵腹和韵核使用中英相近的发音字母以保持最大程度的音韵相似性,运用响音性原理感性认知诗歌情感表达;第二,《雨霖铃》的韵脚及其许渊冲英译本的韵尾在音韵上符合各自的音韵规则,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第三,柳永《雨霖铃》及其许渊冲英译本音韵节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课所选的宋词二首,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漫》.《雨霖铃》是作者在离开对京时对话别情人之作.“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指晚秋的蝉,它们的鸣声是有气无力的,所以说“凄切”.这既点明了季节,而且创造出一种令人悒郁不舒的气氛.“长亭”点明了地点.古时驿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既为行人休息处,又为人们送别处.这里点出长亭暗喻离别之情.“晚”字点明了时间,这既使上文寒蝉的鸣声加重了凑切之感,又给下文“兰舟摧发”埋下伏笔.“骤雨初歇”的“骤雨”是说因为下了一阵急雨,所以船暂时未开,使得两人有下文“留恋”的机会.“初歇”则写雨停,而且天已“晚”,开船的人便不得不“摧发”了.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我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领会《赤壁怀古》与《雨霖铃》不同的情境,初步感受两首词的意境风格,进而去思考苏词和柳词在题材、主旨、写景、写人方面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做两词题材、主旨…  相似文献   

14.
一、雨霖铃今译: 秋末的寒蝉声凄凄切切,傍晚来至十里长亭,暴雨刚刚停歇。都城外帐内设筵饯行哪有好情趣,留恋难舍时画船上又催促出发。拉住情人的手含泪对望,千言万语在喉头哽塞。想着往前走了又走,路程渺茫无边  相似文献   

15.
柳永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高中语文第六册)有这么一句:“留恋处兰舟催发。”(也作“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其中的“处”,课文及教参均未加注,若理解为“地方”又实在不妥。笔者为此考察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通过赏析重点词语、赏析意象、赏析手法来体会《雨霖铃》中诗人悲伤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雨霖铃》以“离别”这一世人经常性的遭遇作为情感抒发的写作契机,一咏三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的离情别绪,相思哀怨以及孤独惘然的情感体验。篇首,作者便择取了寒蝉、长亭、暮色、秋雨、待发的行舟等传统的伤悲意象,对之进行排列组合,并且在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等字词的组合上,妥贴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无情的静态景物化为有情的动态  相似文献   

18.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一、培养兴趣,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我安排预习的宗旨是:从核心入手突破一点,带动全诗。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几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景?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情?(我确定诗的核心是:叙事、抒情、言志)2《.登高》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悲秋叹世、思乡之情)3《.雨霖铃》一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词中有几句用了什…  相似文献   

20.
覃芳 《中学文科》2005,(4):23-23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离别名作《雨霖铃》。(投影:题目、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