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立文 《档案与建设》2021,(9):31-35,30
当前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规范、应急演练工作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应急预案的体系还不够完整,应急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还不够充分,应急培训教育也没有实现常态化.从完善预案、优化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教、务实保障五个方面,提出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为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现在,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构建和完善的地方,广播就是在这应急体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通信环节。这次芦山地震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出了非常好的应对,有创意、有效果地进行了应急广播实践,特别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3.
美国档案部门非常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以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为例,其在应急计划制定与完善、应急性职能设计、灾后应急行动以及社会公共关系拓展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成功的典型经验.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借鉴学习美国档案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切实提升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6):4-5
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急机制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一次考验,也对突发事件期间新闻舆论的正向管理提出了挑战。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地方发布的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办法和程序,但各项法规政策对于新闻舆情的规定明显不够,其中的信息发布制度也远不能满足舆情应急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保证一个团体能良性、有序运转,除了常规性的制度外,应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报纸出版也不例外。健全、完善的出版应急机制,是确保新闻时效性的前提,更是安全出版的重要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立报纸出版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出版应急机制,进行了简单阐释。  相似文献   

6.
宋显仁  李燕锋 《中国记者》2012,(10):114-115
强化新闻立台理念,实现节目播出与新闻同步滚动 就地市电视台来说,以往由于应急报道机制不完善,加上受传统新闻理念制约,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时往往都是不报或者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报了本地再报.结果造成了本地不报外地报,网络上谣言满天飞等尴尬现象.  相似文献   

7.
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就是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满足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要将其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来建设。在我国,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需要受中央的领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广播可以向社会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以保障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本文主要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而对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最后就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思路及关键技术展开全面的研究,以供业内人士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文明 《今传媒》2014,(7):142-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不断扩大,承担着火灾扑救和突发灾害性事故抢险救援的重要职责。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和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良好的消防队伍形象,消防部队在做好灭火和应急救援的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新闻发布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灭火救援新闻发布现状的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关注舆情动向及时、连续发布消息,正确引导舆论,提高发言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媒体及本系统各部门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在对部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际工作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并针对应急管理中法律法规对情报工作的保障不明确、情报人才队伍建设不健全、情报资源体系不完善、情报网络不通畅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以期从情报视角分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 为提升我国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档案网站中公布的档案机构应急预案的调查,对我国档案领域应急预案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档案领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问题所在,并从档案应急预案的修订机制、内容建设、体系架构、运行支撑等四个角度提出优化策略,形成档案应急预案成熟度模型,以期完善我国档案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早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在我国有着本土化优势,其内涵与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历来坚守的“党性原则”“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等方针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北京交通(应急)广播实践经验为例,立足新媒体时代传播语境,将“建设性”要义与应急新闻报道相结合,从“积极情绪”“记者身份转化”“公民参与”等角度分析探讨作为国家应急体系重要部分的应急广播如何实现主流媒体专业价值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田进 《中国广播》2014,(10):1-1
近年来,在我国历次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及时传达政令、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协助救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的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突发事件公共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方向.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研究支撑理论薄弱、应急效率和水平急需提高等问题,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应急流程为主线,提炼应急管理中的知识活动并分析其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应急流程的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框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14.
陈彬 《兰台世界》2017,(13):58-60
在分析高校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现状基础上,从高校档案风险危机意识不强、高校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不完善、高校档案突发事件法规制度不健全等方面论述了我国高校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预防性,提升档案应急管理的社会影响力;注重专业性,构建高校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建设性,健全和完善高校档案突发事件法规政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汶川发地震12分钟后,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电网公司党组机关报,国家电网报社随即启动了新闻应急机制.充分动员报纸、电视、网络和手机报各种媒介形式,在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彰显出自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腐败现象在我国屡禁不止,新闻反腐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综合来看,在国外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市场化机制驱使媒体自觉抵制新闻腐败,健全的行业组织成为媒体远离新闻腐败的重要外在力量,完善的司法手段则成为震慑新闻腐败的强大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结合国情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这对当下我国的新闻反腐工作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喜铧 《中国广播》2014,(10):16-16
军队应急工作是国家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安排,利用现有资源,落实涉及军队的有关工作,形成军民融合、军地联合、资源整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邹婧雅  李刚 《图书情报知识》2021,(2):154-160,F0003
[目的/意义]面向应急决策的现实需求,构建适应智库特征的应急决策咨询模型,为智库应急决策咨询功能发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设计/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与经验观察,论证智库应急决策咨询需要以循证为基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一种基于循证的智库应急决策咨询模型,并提出智库应急决策咨询能力提升的关键对策。[结论/发现]模型以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为基础,涵盖了应急预备层、应急应对层、应急恢复层三个阶段的智库决策咨询活动,并以智库循证实践作为连结各层之间的纽带,充分发挥智库应急决策咨询的咨政建言、公共沟通及资源交流功能。[创新/价值]从智库研究视角出发,凸显智库在应急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价值,提出基于循证的智库应急决策咨询理论模型,完善智库应急决策咨询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探究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非常规应急信息服务经验,可从中获得相应启示,继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并更加科学合理地提供应急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内容分析和网络调查法,从美国应急信息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方式、服务资源、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等方面开展调研。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政策引领明确应急信息服务地位、多元化形式促进应急信息传播与利用、专业培训优化应急信息服务队伍、多层级协作形成应急信息服务网络、扩大服务人群满足应急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应急事件[1]中的新闻管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有幸赴美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和应急管理[2],研习了美国应急事件新闻管理的具体做法。认为应急事件的新闻管理本身是一个技术层面的话题。从技术层面展开,应急事件的新闻管理旨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公众知悉事件状况,在政府主导、社会帮助下有效自救减灾。其注重将事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担当,注重公众的知情参与,注重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希冀美国的做法对我们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