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铁军 《编辑学刊》2021,(1):98-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向数字化、互联网迁移.应运而生的新兴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阅读习惯,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媒体时代下,相较于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的优势而言,传统媒体自身存在局限,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和公信度,网络新兴媒体的弊端日益显露.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可阻挡的共同发展趋势.合理运用媒介的特点,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莹 《出版广角》2018,(5):44-46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以普通大众为主要传播者的自媒体日益蓬勃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内容、模式和速度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无疑给传统媒体提出更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传统媒体引导用户进行高效深度阅读、升级打造高质量的内容服务体系,以及实现真正的媒体融合三个方面,探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重构.  相似文献   

3.
付江 《出版广角》2016,(4):11-13
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井喷式发展,除了对传统纸媒在广告和经营方面形成巨大挑战,对传统媒体一直引以为傲的内容优势也带来了很大冲击。读者阅读习惯和趣味的改变、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创业潮以及笼罩在纸媒从业者头上的“末日”氛围,使纸媒的内容优势面临空前危机。借力互联网,与时俱进改进内容,在内容层面促成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大众文摘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突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行业更确切地说是资讯行业,改变人们最显著的是阅读习惯,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机成为大众获得知识和资讯的重要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标题党”新闻、“图片新闻”“直播”视频等等,让大众获取资讯越来越容易、知道得越来越多,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碎片化的信息让大众无法进入深度阅读,在这个关键节点,自媒体出现了.定位和传统媒体所不同的是,自媒体大多定位于“小而美”,尤其在内容定位上深得主流媒体倡导的“内容为王”的精髓.以下,就以热门的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为例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新兴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扩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传播时效更强、受众更广、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但是在信息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有优劣.为了更好地促进媒体行业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媒体融合,全面...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由于微博和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应用,自媒体概念应运而生,作为全球性的社会交往平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功能发挥。面对这种趋势,传统媒体要锐意创新,让两种媒体相得益彰,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研究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则是找到两者互补策略的前提。文章就如何实现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提出了两点策略,以期实现媒体新闻传播行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卫明  郑俊 《青年记者》2016,(18):43-44
新媒体的发展带走了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也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从“翻阅式”阅读到“点击式”阅读再到“触屏式”阅读的转变已经形成,人们不再只从报纸等传统媒体上获取信息,电脑、手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复杂多样,传统媒体“我报什么你看什么”的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由地缘、志缘而聚集的小众,对专业化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强盛,舆论生态变得极为复杂.党报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中的主流媒体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党报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年来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重要一环,数字化传播的兴起与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与此同时,这场由互联网引领的技术革命首先点燃了报业危机的导火索,在媒体环境的深度数字化之下,数字化媒体用户加速增长,超过一半的媒体接触时间被数字化媒体所占据,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报业的用户量则急剧下滑,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而数字化传播的发源地美国,也成为全球最先遭遇报业衰退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传统媒体的衰弱,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得到印证,希拉里和特朗普在主流媒体之中巨大的支持率差距,主流报纸和电视台组队的舆论强攻,依然无法影响最终的选举结果,一个Twitter总统诞生了,这不禁令人想到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相似文献   

9.
唐铮 《中国记者》2015,(2):49-51
传统媒体既不应该小觑企业自媒体,也完全没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要做出改变,更加追求发稿质量,同时善用企业自媒体,使之成为自己采写编中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10.
新闻阅读在改变 在一个市场化的媒体环境中,竞争最根本的层面在受众,受众的多少、受众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媒体内在业务的调整与改变.传统媒体感受到来自网络媒体的强大挑战,其一在于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性增长,其二是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最大影响,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媒体需求,也改变了对媒体的评价标准.这改变了整个媒介竞争格局.报业应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
梁玲 《编辑学刊》2016,(2):50-53
文章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的三个误区。新技术对媒体的改造本质上还属于技术层面,突破性地体现在渠道端和平台端的重构,这确实对传统媒体而言是致命的,但对媒体的主体属性——内容生产和产业形态改变甚少。自媒体不能像出版机构那样对内容生产形成压倒性优势,而流于零碎离散、无法形成规模,缺乏专业有力的编辑力量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加工,使内容生产无法有效对接大众意义的市场。自媒体也无法通过技术改变媒体的传统商业模式,过于依赖广告,也使自媒体从本源上重新回归于传统媒体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的大量泛滥,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呈现了多种多样化。因为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信息范围更广,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自媒体的普遍性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性。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也有相关联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脑、手机、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迅速登上传播舞台,这种现象使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改变,传统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在新兴媒体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就导致党的思想宣传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更加艰巨的任务。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在本文中详细的对如何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灿 《采.写.编》2021,(10):55-56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工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历史发展方向.融媒体时代对记者采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要在采访方式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舆情形成、传播的规律相应发生改变,由传统媒体呈现、升温、爆发到熄灭,变成了新媒体启动、传统媒体助力,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骤起骤落式的舆情“大剧”.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自鸣”与“自明” 在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舆情传播多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经由政府宣传部门或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来集中呈现;另一种体现为散落在坊间的集合性意见,经由人际或组织内口头传播而呈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舆情传播模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自然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会消亡”。然而,随着新锐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在选择“点击阅读”的同时,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把纸质媒体丢弃。事实上也如此,伴随着新兴阅读媒介的迅速发展,界面阅读的流行,读者选择报纸阅读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类掌上终端的出现,人们可以和各种媒体进行充分的、互动式的接触,而传统媒体也有可能会藉此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通过i PAD,通过阅读习惯的大迁移,似乎在宣称,只依赖广告收费的传统平面媒体,接着可能也可以依靠内容收费了。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当下最热门的微博、微信、QQ、手机客户端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对人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打乱了固定的阅读人群,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缩短了阅读时间,也使得人们的阅读能力逐渐下降,逐渐养成了一种快餐式阅读行为.本文以衡水日报的典型案例为分析样本,立足于报纸媒体的现实发展情况,以报纸编辑的思路改变为切入点,增强传统报纸编辑的危机感和敏锐度,探寻报纸编辑发展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之延 《青年记者》2017,(13):11-13
伴随着数字浪潮的到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重塑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一度主导人们阅读习惯和认知习惯的传统大众媒体日渐式微.本文探究在平台型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付费墙制度与平台参与有机结合这一盈利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