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敏 《出版广角》2015,(10):125-126
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是俄罗斯文学运动中涌现的一个重要流派,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彼此交融、作用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但并不盲目追随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探讨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以期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龙其林教授的著作《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立足于西方生态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从比较视野切入中国生态文学,在历时性地梳理西方生态文学作品及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后,着重勾勒了中国作家如何依据自身的文学经验与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书写的途径。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探讨著作对本土生态文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巴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开拓者.巴人的主要著作《文学读本》《文学论稿》等都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代文化理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巴人的《文学读本》《文学论稿》等著作,能够充分挖掘巴人文学理论中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包括文学在内的交往密切。从中国翻译"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作品开始,经过几代中国翻译家的努力,大多数经典作品都被译成中文,为国内广大读者所熟悉。随着选择的多元化,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一直处于中国翻译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范围,这不仅让文学与新闻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而且也让文学与新闻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对二者之间的互动现象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推动文学与新闻传播的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进行了论述,并对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与新闻传播互动中的新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拉美文学对我国文学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先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起大落后,80年代初又以《百年孤独》为标志,再次掀起拉美文学翻译出版及传播热潮.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文化地位变迁,拉美文学逐渐淡出中国文坛.随着深受拉美文学及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一代作家获得中国文坛话语权,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拉美文学重回中国读者视线.  相似文献   

7.
文学传播学是从媒介文化的视域来研究文学的话语体系,研究传媒的文学特性、文学流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的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传播的方式、地域与文学传播接受相关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传播手段的改进与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产的主力,还凭借自身强大的故事输出能力,制造了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创新的题材、熟悉的叙事模式、中国民间资本和海外粉丝的共同发力使中国网络文学迅速收获大批海外读者,在海外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网络文学爆红海外不仅为传播中华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还实现了中国文学一直以来既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的愿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发展史的事实改写具有重要的史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红丽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109-111,90
以美国文学为主的北美文学在20世纪已经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北美文学成为1980年以来我国译介和出版的重点.本文回顾了1980年以来我国北美文学翻译和出版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特征,为读者和研究界提供了一个北美文学在中国的出版传播脉络.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传播文化知识、振兴中华为己任,组建编译所,延聘文化名人主持,依靠高素质且文学素养深厚的编译队伍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出版了大量以小说为主的域外翻译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气息.其以期刊连载、单行本、丛书为主的多种出版形式,适应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为中国翻译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早就成为现今社会人们用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很多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优势,以及在英美文学的传播中,大众传媒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婷 《新闻传播》2009,(9):74-7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博客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形势.引起了“千树万树博客开”的博客文学热。从传播学看,新兴的博客文学和传统文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具有交互性和差异性.本文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博客文学特色传播来概括出博客文学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鲜明特征.对于认识博客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媒介地理学为媒介传播、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生长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海派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与上海这一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京海"之争中上海文人以地理集聚的形式为之确立了合法性,上海的报刊媒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颇具传播力的现代公共空间,而世界主义的文化理念铸就其文学现代性的内核。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化传播学方面的教学已经多年,一直盼望有一本内容相互关联而又可供使用的参考著作,屡屡不能实现.2009年,柯卓英教授出版了大著<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如愿得赠一册,手持大著循循读来,受益匪浅之后引发些许感受,现借助阅读并学习柯著的机会将笔者关于唐代文学的传播方面的学习体会行之成文,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苏联解体至今,中俄两国关系稳固发展,现阶段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好、最稳定的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关键词。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俄罗斯媒体也不断加强了对中国政治问题的关注,而国家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6年和2017年恰逢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两国媒体等相关行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因此,研究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荐理由跳出局限于纯文本的审美、内容分析,着眼于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关注以传媒为中心的文学制度对文学内部结构的影响,正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正是这种研究新思路的代表作。著作分为《文学期刊研究》《文学出版研究》《跨媒体传播研究》三部分,以个案的方式剖析《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当代》《收获》等名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名社,影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当代文学的塑造,充分揭示当代文学生产背后潜在的"知识/权力"结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入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文学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华裔美国文学已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裔文学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描述,引起西方读者对东方古老国度的兴趣与关注,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华裔文学作品停留在对愚昧、沉睡中的落后中国的描写上,这其中又含有个别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中国学者应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学批评中来,让世界倾听中国本土的声音,让本土的学术话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目前,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积极推动第三期"新儒学",中国文化必将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