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年来,在那片较为寂寞的儿童文学园地上,始终有那么一批埋头耕耘的人,他们为着祖国的明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朵朵或姹紫嫣红、或淡雅清新的小花,冯文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山湖探险》、《梅花铺奇案》和《蓝箭行动》出版后,都反响不俗,最近,他精心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儿童小说《湍急的河流》又由希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3.
除了在文学批评和翻译领域建树颇丰,李健吾在小说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曾公开发表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先后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中篇、长篇各一部。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称其文采"绚烂"①。中篇《一个兵和他的老婆》出版单行本时,朱自  相似文献   

4.
徐鲁 《编辑之友》2008,(2):67-69
想起来,已经快20年了吧?那时候杨红樱似乎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在童话写作上。她那些美丽的短篇童话格外引人瞩目,连续几次获得过当时颇有影响的“海峡两岸童话小说征文”优等奖第一名。那时她在海峡那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似乎比在海峡这边还要大。我最初就是通过她的一系列短篇童话和台湾《民生报》对她的报道而认识她的。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写作长篇童话了。记得她寄赠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在江苏出版的一个长篇童话。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印象里,刘杰英先生是位很有远见并卓有成绩的儿童文学编辑,在平凡的编辑岗位广为我国的儿童文学建设默默地奉献着。是他编辑出版了20世纪最负盛名的瑞典女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等六部长篇童话,让国人第一次集中分享到这些当代最受儿童欢迎的文学作品的滋养,为80年代初我国儿童文学建设走出“教育主义”的阴霾树立了座快乐文学的典范;还是他,在90年代初理论著作出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策划并责编了一套十册的“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从书”,这样的出版盛举在我国儿童文学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然而.在读到他的文论集…  相似文献   

6.
文学入门,应当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是许多人成功的经验。我开始写作也和一些年轻的同志一样,一开始就写大长篇,用了一年多业余时间,写出20多万字。当时在青年出版社工作的作家萧也牧同志看了这部稿子。他约我去谈心。他鼓励我,看了这篇稿子以后,觉得我有才华,有生活,可是缺乏驾驭长东西的经验,写长篇是有困难的。他说:这样会适得其反,我建议你练短篇,练基本功,从小到大。我那时候虔诚得很,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作  相似文献   

7.
《胡景芳儿童中篇小说选》(沈阳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作为胡景芳同志几十年儿童文学创作精华之一部,展示出作家创作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为欢庆建国50周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一次性推出了《“红辣椒”长篇儿童小说创作丛书》(共9部)。这套丛书是响应江泽民总书记抓“三大件”的号召,繁荣儿童文学创作,为儿童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大力支持创作出版的。丛书的创作和出版,自始至终受到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的关注。我觉得,这套丛书“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思新。丛书定名为“红辣椒”,具有形象质朴、豪放、辛辣顽强、不屈不挠的人文特点和特定地域的乡土气息。2.实力强。作者彭见明、蔡测海、骆晓戈、叶梦、向本贵、陶少鸿、彭东明、樊家信、陶永灿,都是80年代初在文坛崭露头角90年代才华横溢,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成人文学作家。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生活功底,离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9.
朱正高 《新闻传播》2004,(11):50-51
我省作家段金林于今年5月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透云彩霞》。这是近几年他继《县委大院》、《清官蒙尘》、《生花宝地》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除此以外,他还发表了《找回风光》、《干妈》等若干中篇和短篇反腐小说。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出版参考》2010,(6):21-23
作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线作家之一,梅子涵的儿童文学之路开始于1979年,距今已有三十又一载。从《马老师喜欢的》到《老丹们的浪漫故事》《警察游戏》,从《女儿的故事》到《儿子哥们》《戴小桥系列》,从《李拉尔系列》到《星期六童话》《晚上的浩浩荡荡》,从《树叶与小鸟》到这两年刊载于报刊杂志的短篇如《麻雀》《侦察鬼》《妹妹》等,从《浪漫简历》到《阅读儿童文学》《相信童话》,从《儿童小说叙事式论》到《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他一直认真地拓展这条属于他的道路,把它隆重地延展到儿童的生命与呼吸问,隆重地延展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对于许多喜欢图画书的读者,或是关注孩子阅读的家长而言,彭懿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字。除却阅读推广人的身份,彭懿还是一位幻想小说作家、摄影家、翻译家、儿童文学理论学者……尽管各类著作颇丰,彭懿自己却说,刚刚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是他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伍美珍是我所熟悉的最具有读者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近几年她为小学生写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但获得了儿童文学圈内人士的认可,而且深深走进儿童读者的心灵,在许多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心目中,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自《魔鬼诗篇》出版后,印度裔英籍作家拉什迪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4年前曾写过一部儿童小说,其后一直受到严格的保护,消声匿迹。1995年初,神殿出版社推出了他的新作《东方与西方》,是本短篇小说集,214页,单价21美元。 新作沿袭拉什迪的老题材:东西方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陆三强 《中国出版》2022,(S1):211-215
儿童文学不是对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是要能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深入社会实际,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表达的要求。未来出版社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蓝格莹莹的彩》,就是一部关注现实儿童生活,抒写时代发展巨变的作品。缘起:积极主动挖掘作品资源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是儿童文学领域广泛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一直追寻的选题。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6,(1):36-40
评审专家点评 为多彩奇书找到多彩译者 跨语种出版,成败首先在于原著内容,同时也在于翻译.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中国首先成就于傅雷,莎士比亚在中国首先成就于朱生豪,这是普遍承认的事实.为好书找到合适的译者,往往是跨语种引进版书籍成功出版迈出的第一步. 《十四张奇画的十四个故事》是一部海外奇书.书里有1 4个故事,分别来自1 4个作家之手,有大名鼎鼎的写过《死亡区域》《神秘火焰》等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和他同样是畅销书作家的妻子塔比莎·金,写过奇幻小说《女巫前传》的作家格莱葛利.马奎尔,写过科幻小说《小兄弟》的作家科里·多克托罗,都是成人和儿童文学领域世界最畅销的作家,故事风格异彩纷呈,篇篇扣人心弦.图书出版后好评如潮,畅销不断.  相似文献   

16.
1〉339的联想     
陈尚忠 《今传媒》2006,(8X):58-58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湖南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张天翼儿童文学奖终评近日结束。经过评选,特别荣誉奖由汤素兰的长篇童话《奇迹花园》获得;另五部获奖作品分别是:牧铃的  相似文献   

18.
白鸽 《出版广角》2018,(8):88-90
《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二部小说,他凭借这部小说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在外婆去世之后,帮助外婆去送她的7封道歉信,从而与周围的人互相了解、彼此守护的故事.文章从独特的成长教育方式、儿童视角下的人物还原、创伤书写下的人性观照、互文叙事与反差艺术几个角度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9.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我正在北京出差,接到单位领导来电,当年国庆期间,我们电台“小说连播”栏目要播出作家铁竹伟撰写的长篇《霜重色愈浓》。这是一部描写老一辈革命家、上海市老市长陈毅同志的力作。因为据了解,铁竹伟同志正在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修改另一部正待出版的作品,因此让正在北京的我,马上找到铁竹伟同志,进行采访,向广大听众介绍写作这部作品的过程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