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8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读名作家陆夫的一篇谈创作的讲稿,其中说及上世纪50年代,张天翼向他介绍的一条写作经验:写稿子的时候“老子天下第一”,稿子写好后“小子罪该万死”。陆夫解释道:“这就是说,写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写好稿后要谦虚谨慎处理。”张天翼和陆夫都是老一辈名作家。他们说的“写稿子”是指创作艺作品。但是“隔行不隔理”,新闻写作(包括我们通讯员)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消化吸收”,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陈尚忠 《今传媒》2006,(9):32-33
1986年,李庄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时年68岁。他当时是退居二线。他对夫人培蓝和孩子们表示,退就完全彻底退。何谓“完全彻底退”?他用行动表明,首先是完全彻底地把党和人民曾交给自己掌握和使用的那部分权力交回给党和人民,连交权后全力运转的惯性驱动都自觉加以警惕。他说绝不能以“发挥余热”对新领导及报社的工作有半点干扰和麻烦。他还说也不要因不甘寂寞去“发挥余热”,“在这里挂个社会闲职,那里兼个团体闲差”。他认为热衷于挂“闲职”兼“闲差”图虚名赶热闹打发寂寞是现象,实质是可从中获取好处(利)。李庄深知“挂名…  相似文献   
3.
陈尚忠 《军事记者》2006,(10):56-56
今年初,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送给人民日报记王慧敏一条幅.上书“求阙”二字,并附嘱言:“阙。空也,缺也。希望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经常查找自己的不足。只有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缺’,才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5.
有人提出怎样才能让"过头话"远离媒体?对这个问题,我想以邓颖超同志一次审稿做法说点看法. 1976年底,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夕,<人民日报>将3篇悼念文章送邓颖超同志审阅.邓颖超同志要求对原稿中某些不实之处加以修改.她指出3篇送审稿中的几个不实之处包括:一、讲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李少石(廖仲恺之女廖梦醒的丈夫,引者注)被国民党特务谋杀,事实早已查清,那属意外事故,不是谋杀;二、讲1938年长沙大火,是国民党企图谋害周恩来,事实是国民党对日军进攻采取焦土政策,"谋害"之说是夸大;三、讲在(重庆)红岩村时,周恩来、邓颖超经常和战士们一起浇水、种菜、浇粪,实际上只是偶尔为之,不是"经常";四、讲周恩来在重庆(国共谈判期间)和毛主席"寸步不离",也起码是不科学,因为当时两人各有各的活动,不可能"寸步不离".(根据<新民晚报>2004年2月26日报道,作者:范敬宜)  相似文献   
6.
读2005年有关纪念记者节的新闻报道和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在表彰会、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深感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好思想、好品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各家媒体有必要组织员工学习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好思想、好品德,特别是学习他们强烈的敬业精神。有了强烈的敬业精神,就能把坚持“三贴近”变为自己的自觉要求。解放军报记者杜献洲主动参加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一年一次的无人区长途巡逻。在雪山上巡逻时冻得无处藏身。晚上雪下大了,就用装仪器的纸箱掏个洞,扣在头上睡觉。当记者10年,他随边防官兵巡查过全国边防线上1000多座界碑,连续攀登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7.
1〉339的联想     
陈尚忠 《今传媒》2006,(8X):58-58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相似文献   
8.
《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20期,刊登记者访问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的专访.林树森在接受采访中提出:希望媒体不要人为制造"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报载,8月28日,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现有无人认领稿酬的作品40多万篇,稿酬总数高达1000多万元。读了上述消息,笔者陷入了深思。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40多万篇作品的作者怎么放着1000多万元应该领取的稿酬不去认领?以笔者自身来说,近几年就有数篇稿子在报  相似文献   
10.
3月16日,《中华新闻报》刊载题为《代表、委员畅谈媒体作用》一文。文中侧重记述代表和委员对媒体关于“两会”和平时新闻报道的批评和建议。把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略加归纳,深感其中突出强调的是新闻报道忌浅。新闻报道浅主要表现在报道浅尝辄止,即满足于报道新闻事实浅层次的现象。如对“两会”的报道,写代表、委员表态性的稿子篇幅偏多,写代表的建议、呼声、愿望颇少。不少记者的眼睛往往只盯住那些发言比较活跃的代表、委员,结果各家媒体的报道有时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对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却未能挖掘出来,好像会上只有那么几个议案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