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教”小语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要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重视丰富生活,指导观察,扩展阅读,以开内容之源,拓思维之流,疏语言之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善说。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迎合阅卷老师进行的所谓“作文训练”,更是使学生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新八股”,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这种现状实在让人担忧。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从语言、内容、思想、形式等多方面有所创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兴趣、感悟真情、丰富积累、张扬个性”这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把心灵的触角伸向…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更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作文的完美,常常重结果、轻过程,以成人的心理指导学生写作,不厌其烦地讲谋篇、布局,甚至给学生提供开头和结尾,要求“篇末点题”、“提示中心”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生活的指导。新八股文式的作文指导模式,使学生的作文成人化,老气横秋,少了童真,更谈不上贴近生活、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美学和审美教育观念逐渐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教学要改革发展,同样需要遵循美的规律.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模块作文及假话作文等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以至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对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的锤炼,抒写真景物,真感情,并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支持学生的自主领悟.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于此,以致有些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就是讲范文,出题目,提要求,布置学生作文,其结果是作文雷同,内容干瘪,毫无生活气息,从而导致作文教学少慢差。窃以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囿于孤立的课堂教学,它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和学生对生活的体察之中。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美学和审美教育观念逐渐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教学要改革发展,同样需要遵循美的规律。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模块作文及假话作文等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以至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对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的锤炼,抒写真景物,真感情,并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支持学生的自主领悟。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版块,历来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点。但学生作文内容的平淡甚至陈旧,使作文成为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很多时候,一提起作文,学生便会黯然神伤,教师便会摇头叹息。是不是语文教师同样没有充满激情地和学生一起看作文、写作文、评作文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探讨、借鉴与摸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作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有趣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张菊娣 《课外阅读》2010,(9):152-15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作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有趣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感到"作文难",无话可写、内容空洞、不具体、不会写、东拉西扯、生搬硬套、照搬别人习作、不能独立思考.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学生写作消极心理、丰富作文内容,逐步提高培养学生勤于作文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独到的思维视角,才能在作文中做到特色鲜明、内容充实、表达清晰。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注重收集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说不清楚的作文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要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练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正确地引导,在此,本人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往往都怕写作文,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无从下手。怎样使学生有材料写呢?要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选材。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初中生的人生经历已有十几年,也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训练方法陈旧单调,训练内容枯燥乏味,评价标准呆板僵硬,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写好作文的信心。语文教师只有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训练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的方法也逐步得到丰富,通过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就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对作文主题的升华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作文教学的角度和思路,提升学生的作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写作内容与作文语言方面出现的不足入手,从选择生活化写作素材、丰富作文内容中的情感、创设生活化作文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必将推动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淑琴  李慧琴 《成才之路》2021,(14):130-131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应用于语文作文教学中,有利于丰富作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并延伸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写作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提升自身的写作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