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义的研究性阅读,是指以阅读教材为凭借、以阅读目标为指向、以自主探索为重点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是学生感受语言内涵,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福建教育》2001,(10):26-28
根据教学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机理,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埋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其改革的着力点,就在于通过情境的创设,使课堂进入师生和谐共振,教学默契配合,气氛紧张热烈,力度张驰适宜的艺术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开发,智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品质能得到充分培养。在于永正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境创设的艺术境界可谓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沟通联系的纽带。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更新、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在加快,要求也在提高。作为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主要学科———语文,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以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呢?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生活需要,将现代社会中的语言交际方式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缩小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差距。一、现场解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场解说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诸如体育比赛的解说、参观访问的介绍、综艺节目的直播等,无不需要解说。解说员…  相似文献   
4.
5.
6.
7.
命题作文是小学作文的重要形式之一,实施作文创新教育,须重视命题作文的训练,改变命题陈旧、材料单一、内容雷同的弊端,讲究命题设计、改进指导方法。一、观察事物———视角独特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须启发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搜寻写作素材。1.在选择观察事物上突破常规。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停留在事物表面,所写文章必然缺乏新意。为此,在指导观察中,须引导学生突破种种限制,让他们大胆地到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观察物。如一位教师要求学生以《菜场》为题作文。虽然…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差异,围绕教学目标,捕捉教学重点,挑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争辩,可以有效地融语言的理解、情感的体会、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训练于一体,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矛盾点引辩,以达正确理解课文中有不少看似“矛盾”的词句。它们或者形象地描述景色,或者真实地再现场景,或者辩证地陈述道理。这些词句都是作者的潜心之笔。由于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提挈矛盾,引起争辩,统一认识。如:“鄂温克姑…  相似文献   
9.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3,(25):32-33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只是它比画的蕴涵更丰富。古诗中丰富的形象和意蕴只有通过想像才能充分把握,离开了想像,无论多么优美的诗句也只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将原安排于中高年级学习的部分古诗前移到了低年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教学古诗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感受诗句丰富的形象内涵和情感内涵。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五首古诗,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一、调动积累,大胆想像相关的画面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大多通过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些形象又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相似文献   
10.
[问题呈现]案例一:教学《夜晚的实验(》苏教版第10册)一文,为引导学生尽快把握内容,并进行语言转换训练,教师围绕实验的目的、方法、发现、结论设计了表格。手拿表格,有学生便小声嘀咕“:老师,这表格我在课外资料上见过“。”老师,这表格我妈妈已让我填过了“!”我也填过了,没什么意思。”听着同学们的议论,看着大家的神情,老师很快由意外转变为生气“:填过了又怎么样?都会了还来学校干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课堂归于平静。案例二:一教师引导阅读《第一朵杏花(》苏教版第7册),本想通过质疑问难,捕捉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加以诱发,以促进内容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