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社会特征遗传”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是在人类心理生成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交互作用论”前提下而作出的探索性推论.它认为,伴随人类需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人的社会性”可以由遗传获得.此涉及科学目前还没法回答的“遗传基因中的信息有无社会性成份”的问题,而该理论则以遗传学现有的实证研究资料为依据,以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框架.所以我们应当对它作认真地分析和审视,正确认识它的理论价值,而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2.
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与品质。具有较高素质的个人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能适应科技和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一个素质优良的民族能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  相似文献   

3.
因冲动而犯罪的罪犯、因脾气暴躁而形成的家庭施暴者、因攻击型人格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不良者等生理/心理类型的人,实际上是以先天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类型为基础而形成的气质——性格类型与社会行为规范相冲突的受害者。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仅靠惩罚、限制自由或道德谴责,应当从社会学角度探索一种心理能量释放机制,并从社会工作政策方面建立一种符合心理学原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Ad hoc类别研究:理论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类别是指根据特定情境的需要,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即时形成的概念类别。当两个概念在特定情境和目标下联系在一起,它们就具有了ad hoc联系。Ad hoc联系和ad hoc类别的形成以心理语境论为基础,蕴涵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我国心理学界对ad hoc联系和ad hoc类别的研究起步较晚,应加强ad hoc类别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思想教育、智能培养、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个性因素俗话说“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个性,是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带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一定的模式,能为他人经常感受到,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一般能为他人所预测。例如,有的人暴燥,有的人沉静,有的人开朗豁达,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胆小怕事。不同的人带有不同的个性色彩。哪怕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同一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面貌。在小说《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每个都有鲜明的个性,王熙凤说的话绝不会从林黛玉嘴里讲出来。这正是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高明之处。为什么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有个  相似文献   

7.
试论文化心理学与区域心理学的差异及契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过程,形成了中国各个区域的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内人群的思想观念、生活准则、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民俗习惯、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语言特点等,形成区域性格,而这种区域性格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出来便会形成区域文化间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异质,这种在同一社会中异质并存的文化冲突又会形成社会矛盾并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因此对区域跨文化心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或者是个体形成适应于特定社会与文化的个性,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心理学以往对个体社会化的研究偏重于个体出生后到成年前这一阶段,而忽略了成人期本身的社会化,给人造成了似乎成人期不必社会化的错觉,这不能不是一种缺陷和遗憾。本文试就成人期社会化的必要性、内容和特点,谈点个人对成人期社会化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化管理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 文化管理理论的主要基础是组织文化理论,其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形成一个组织的文化达到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亦即通过形成组织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是独立于组成它的人们的一个客观实在;而文化则是社会的粘合剂,是社会公认的行为选择标准。人不仅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唯一的由文化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不同意把“意象”看成一种超历史的文学现象,动辄从《周易》、《老子》等先秦典籍追溯其根源。而要把着眼点放在其“出现的世纪”上,以揭示其本质内涵。这就是魏晋玄学的兴起。作为理性思维和社会文化心理集中表现的时代主潮,就玄学产生的积极方面的影响而言,送无疑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净化和人的自觉。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和内容,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于是在哲学认识上形成意象契合的观念,在审美心理学上出现心物同一的认识,在文艺创作论上追求情景交融的创造,而一反传统喻象文学的模式。正是这一重要转变,为“意象”概念的形成和产生奠定了理论的、心理的、创作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诸多原因之中,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在诱发因素,是犯罪深层次原因;价值选择是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动因,是犯罪心理基础.社会剧烈变迁必然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调,造成青少年社会价值选择的紊乱,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人文精神以理性实践为基础,隐蔽于主体思想深处,展现的是人的文化批判意识和实践活动本质,是对于社会生活及个体言行有重大影响的"实践哲学".其实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典进化论是西方民族学的第一种理论。它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寻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规律移植到社会文化研究中去。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也遵循生物进化的规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在于人类的理论的同一性,人的本质的相似性。在进化论学派中,泰勒是此理论发展的巨匠,因其功绩显著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文本主要论析了泰勒的进化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价值论把社会事实区分为"科学事实"与"价值事实",价值事实是主体性的事实。由于犯罪是一种价值事实,恐怖主义犯罪也是一种价值事实,因而,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是具体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作为最高层次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因为存在一个普世接受的伦理与价值体系,以这种价值体系为基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就应当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可以有多重视角.面对同一篇文章,有的读者发现文本的内容价值;有的读者发现文本的学术价值;而教师的教学视角则不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学情为基础,致力于开发文本的教学价值,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琳 《当代教育论坛》2006,(22):125-126
一、对话论的理论依据:Johnson的对话论主要是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论和巴科梯的会话论为依据。维果斯基(1978)在分析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原因时指出,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是将外部的、存在于主体间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特有的东西的过程。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活动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与人的活动性质有关,人的活动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的。巴科梯(Bakhtin)把语言作为言语,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抽象系统——词…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某种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有效统合异民族文化观念以及历史价值,形成社会道德力量,或者说建构同一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乃当代社会责任。道德教育应该更广泛关注人的特质自然和人类社会自然,个体自觉向往、调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传统既有或未来倡导的一般价值的思想和实践。而儿童道德教育的社会选择则意蕴着国家意志在人类社会文化价值活动中的普遍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本体定位马国柱在研究文化时,文化的本体论问题曾是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所谓本体论无非是指主体的实践活动之本与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之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价值关系。因此,考察作为主体观念与观念支配下的主体活动及其创造物之总和的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