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涛 《声屏世界》2009,(6):68-69
如今,多家电视台都暗中在娱乐节目上较劲,甚至都不约而同地打上了“快乐”或者“益智”的标签。“快乐”与否,置身其外难作判断,现场的观众倒是很“快”地都“乐”了起来,而是否“益智”,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观众。且看这类将“益智游戏”贯穿始终节目是如何“益智”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6,(9):42-42
《云南报友》2006年第2期发表谢光平的文章《词汇也需休息》。文章说,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史特朗讲到新闻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时,强调新闻稿件文字必须生动,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老穿一件衣服,还风趣地说,有的词汇用得多了,就需要让它“休息”一下。文章说,自觉做到让用得着的词汇“休息”一下,看似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就得提高对用新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志问我写评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从没变过.我说.最重要的就是“言之有物”。这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地难。言之有物,是我对新闻评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基本要求.算是个底线要求吧.  相似文献   

4.
谢辉 《档案时空》2001,(5):45-46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听取了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对外开放工作的情况汇报后,满怀激情地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消息传来,在海外“宁波帮”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百艺好学,一巧难求"。在新闻践行"走转改"中,怎样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所会,去更好地采写新闻?我觉得"好点子"必不可少。采访不易,立意更难。这里的"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新闻实践中,“点子”用得巧,对新闻素材的采撷、取舍才会游刃有余,新闻作品采写起来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好“点子”,才能将基层的新闻报道写出情感,充分体现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马大姐外传》中的女主角“损”男主角“抠门”,举例说他因惜财而做出吝啬的“怪招”:寄信从来都不贴邮票,总是故意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写反。邮局发信时看到邮资不足,就退回去。这样,收信人就收着了。  相似文献   

7.
李景会 《记者摇篮》2005,(12):28-29
如同许多赛事规则一样。新闻宣传也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之说。相对而言,“规定动作”易做,“自选动作”难为。难就难在“自选”什么,如何“动作”。弄不好,事倍功半。然而,由锦州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乘着海风飞翔——中国沿海城市群”大型采访活动.真正把七大沿海城市群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通过电波及时传达给广大听众,同时也广泛宣传了锦州乃至辽宁,可以说在省内外产生很大反响.大获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围绕中心选题目,贴近实际搞策划。团结协作攻难关,发挥优势做文章,就一定能够把“自选动作”选准、选好、做大、做强,让领导和听众都满意。  相似文献   

8.
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3):234
问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两件事,一是作,一是做人,作重要,做人更重要。”这是陈贤德在2002年8月获得第五届韬奋新闻奖后所说的一席话。而他正是在这两点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写华采篇章;做人——称时代豪杰。  相似文献   

10.
许虎 《军事记者》2008,(3):66-66
都说会议报道难写,难在哪里,难在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和“生硬化”,缺少新闻性和鲜活性。会议报道写起来费劲,读起来没劲。因而对于会议报道,许多记者和通讯员大都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要的会议报道还必须搞。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迎难而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从会议中抓出很好的“问题新闻”。  相似文献   

11.
都说会议报道难写,难在哪里,难在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和“生硬化”,缺少新闻性和鲜活性。会议报道写起来费劲,读起来没劲。因而对于会议报道,许多记者和通讯员大都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要的会议报道还必须搞。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迎难而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从会议中抓出很好的“问题新闻”。  相似文献   

12.
张涛甫 《青年记者》2010,(10):10-12
新闻关注当下,历史钟情过往,前者“喜新厌旧”,后者“喜旧厌新”,彼此的时间意识是不同的,历史“好古”,而新闻“维新”,彼此偏好不同,各有所执。不过,二者有一点却是相似的:二者都很关注“事实”,都很在乎由事实建立起来的“真实”。真实性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合此,他们赖以存在的合法性即会坍塌。新闻与历史都是“实学”,事实以及真实性是它们之间亲缘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实行“卷”改“件”,是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档案分类,是以案卷为基本单位,档案的检索与利用都是在“卷”的层面上进行的,这就给我们日常的工作带来一些难题。一是立卷难。件按照“三合一制度”分类后,才可组卷、立卷,而后进行卷内件的排列、拟写案卷标题、确定保管期限、装订归档。这样做,操作难度大,工序多而繁,掌握起来难。二是管理难。组好卷后,首先要编案卷号和案卷目录、然后编页号、抄写卷内目录、还要装订、填写案卷封面,  相似文献   

14.
当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电视媒体,不论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是为了扭转收视率的颓势,工作内、外言必称“自主创新”。词典解释“自主”是“自己作主”;“创新”就是“创造革新”。有人说“自主创新”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还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有不依赖他人、从头开始的含义。看来“自主创新”就是要原创、要开先河、要从头开始。不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自主创新”都需要创新者独自跋涉、拓荒垦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8.
“老公”这种动物是会在家里的电话响起时大叫:“电话!”却从来不会亲自拿起电话筒的。有一个老公从客厅跑到浴室告诉老婆说:“电话!”他老婆问:“是谁打来的?”那位老公懒洋洋地说:“我怎么知道.我还没拿起电话筒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上,凭借小品《不差钱》中的表演,全国观众都认识了小沈阳。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在初期的追捧声过后,紧随而来的便是一些质疑的声音,不少观众认为,小沈阳化浓妆、别发卡。跑偏七分裤,抹个红嘴唇,背个小包,走路还PIA-PIA地,其恶搞形象难登大雅之堂,简言之,就是“俗”。于是,对小沈阳的评价便有了“俗”与“雅”之争。  相似文献   

20.
光明 《新闻三昧》2005,(7):25-25
6月2日解放日报8版《千金一诺》一中说:“一名企业老总突然决定要到村里实地考查,晚上还要进行投资入户的商谈。”笔认为这里的“考查”该是“考察”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