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2.
"苑陵"考源     
"苑陵'一名来自位于今河南新郑境内、距离郑州市区40km之遥的历史久远的古县--苑陵县."苑陵"之名,应是先与皇家禁苑有关,则此地先称"苑",后有了苑侯之墓,墓改称为"陵"之后,此地遂有了"苑陵"的新名称.  相似文献   

3.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 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 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科技、人才 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习已成为一个永恒 的话题。一个不会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将无 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 到来,而海宁的爷爷考生邹伟敏则是坚持终  相似文献   

4.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一幅《百鹅图》,特邀翰苑近臣为此画题诗。大家惟恐难称圣上心意,无人敢动笔,纪晓岚无所顾忌,挥毫疾书:  相似文献   

6.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  相似文献   

7.
《程氏墨苑》是明代四大墨谱之一,是徽墨图谱的经典之作。程君房的《程氏墨苑》作为程氏制墨的宣传品,刊行后,名闻于海内外。试从以墨为主,为墨代言;紧扣消费者趋吉避祸、尚"奇"的心理需求;儒藏、佛道等经典于方寸之地再现等方面来探讨《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当代的商业宣传要借古开今,承继《程氏墨苑》广告宣传之精要,走出属于现代的商业运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1925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学")首任校长、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其发表的《人格教育与国民道德》一文中指出:"教育之目的,以造就完人为宗旨。"他认为:"唯身体康健、学识丰富、德行无疵者,方足以当完人而无愧。"学校始终秉持傅任敢校长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坚守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抓关键、强基础、抓基层,练好"基本功",聚焦育人质量,着力提升办学成效。  相似文献   

9.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的爱国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的奋斗精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求真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我等着第三枪"的革命精神等构成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深入研讨陶行知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挖掘陶行知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狐假虎威     
<正>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释义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抓到了一只狐狸。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教育家傅任敢教育文集日前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长纯教授主持的"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之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教授等专家认为,《傅任敢教育文集》是首都师范大学对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归楚钟仪     
晋侯(指晋景公)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  相似文献   

13.
<正>"清新诗苑"这个词很惹人喜爱。因为它代表了诗情、诗意,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总是忙忙碌碌,这诗情、诗意委实是太可宝贵了。我们来读一读本期"清新诗苑"栏目的四首小诗,真有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之感。先看一年级小朋友潘佳莉的诗作《春雨》,小作者用清新如画的诗句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主张创造教育要敢"疑"、敢"问"、敢"试验".而我们从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语文课的学习方式至今仍是以记、背为主,而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这样的课堂缺乏生命力. 造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选>既非为个人阅读而编,其所收诗文之"九成以上"亦非均再选自沈约<集钞>、丘迟<集钞>与"刘孝绰本人和昭明太子共编"的<诗苑英华>三书.冈村先生之<文选>是昭明太子"托咐"刘孝绰编纂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在"疾病缠身"后的"赏读需要"之新说,不管从文献的层面上说,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均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杨荣 《中小学电教》2009,(11):91-91
<正>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创新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种"说错了也不要紧"的安全感。并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敢"历来有两种释义的争议,令中学语文教师备感困惑。若充分关注其出处《左传》作为文学著作的价值,则可另辟蹊径,从全新的角度充分肯定"冒昧地"这一释义。  相似文献   

19.
樊婷婷 《学语文》2014,(2):67-67
正《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各家对其中"衣食所安"中"安"都解释为"安身"或"养生"之义。晋代《左传杜林合注》卷五林尧叟注:"衣食二者,虽吾身之所安,弗敢自专其有,必以分与人之冻馁者。"明代陆粲《左传附注》卷四孔氏正义:"衣食二者虽所以安身然,亦不敢专已有之,必以分人。"2002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李炳海老师编排、注释和点评的《古文观止》一书中,将"所安"解释为"使人安逸的东西"。现今大多数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三缄其口     
[拼音]sānjiānqíkǒu[出处]孔子之①周,观于太庙②,右阶之前有金人③焉,三缄其口,而铭④其背曰:"古之慎言⑤人也,戒⑥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⑦。"(汉·刘向⑧《说苑·敬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