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年级课本中有“低”与“纸”两个字。教这两个字时,我用“加、减、换”的教学方法,仔细讲解“低”是“亻+氐”,纸是把低的“亻”换成“纟”再去掉一点。讲后以为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但检查时发现很多小朋友把这两个字写成了“”和“”,我甚感惊讶。究其原因:小...  相似文献   

2.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再看看“史”字吧。“史”字在《新华字典》中就解释为“历史”。大家知道吗?在纸张的发明之前,所有的历史都是靠人们口耳相传的。这“史”字不正像一个人张着大…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中很多小朋友经常把“奋”与“愤”两个字用错,许多成年人也很难区分这两个字。因为在成语中既有“奋发图强”,又有“发愤图强”,双音节词既有“发奋”、“激奋”,又有“发愤”、“激愤”。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看看两个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造成“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汉语中“象”和“像”长期在多个义项上交叉使用,这一习惯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两个字的选择。二是“象”和“像”在表“形状”这一义项上的界限不…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常常把“棘”字读作“la”,把“棘手”读作“辣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棘和辣这两个字的音、形、义分清。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字。“棘”,音(jí)其造字形式是由两个“朿”构成,常和“荆”字组成词语荆棘。棘是一种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的落叶灌木,其果实味酸可吃,仁可入药,俗称“酸枣”。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草木刺的通称。棘手,则是比喻事情难办,象荆  相似文献   

6.
“贵”字与“贱”字,两个字都带“贝”。贝是什么?不就是钱吗!那么,同样有钱,为什么一贵一贱?这是因为,两个“贝”的摆放  相似文献   

7.
《<论语>六则》“思考和练习”在谈到“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用法时,曾这样写道:“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我以为似可商榷。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两个“而”字虽都表示转接,但在句中的作用却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表示假设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分別表示两种假设条件,“罔”、“殆”则是在这两种假设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很多学生经常会用到“带”和“戴”这两个字,可是每当下笔时总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写哪个字,然后就胡乱地写上一个应付差事。其实要区分这两个字也不难,关键是要弄清这两个字的古汉语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尤”而不是“九”。我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查字典求证,果然,在“九”字部里查不到“尴尬”,在“尢”字部里却查到了。难怪以前在电脑上用“五笔字型”打不出这个词,最后只得求助“智能ABC”。看来,备课时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果不是这次看得仔细,课堂上一定会出洋相的。  相似文献   

10.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11.
《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第一册中有“跑”与“狗”两个字。教这两个字时,我根据偏旁表意的特点,仔细讲解了“跑”与足有关,所以是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师”和“归”两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时,两个字的部首不相同,但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应该相同。而《现代汉语词典》把“师”字安排“|”部里,而把“归”字安排在“ヨ”部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数天,我反复查找各种语言文字书面的书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部首归并的问题。自东汉许慎创立540部首将汉字归类以来,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把同一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师”字在“币”部“,归”字在“彐”部。许慎的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篡字书的人所…  相似文献   

13.
常用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旁,一个是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带有“王”字旁的字,如“瑕”、“瑜”、“珍”等。记得在教学“瑕”时,有个学生问我:“瑕”字含有关玉的意思,偏旁却是“王”,为什么不是“玉”呢?是啊,用“玉”字做偏旁更合适,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在这个字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14.
“偏旁”与“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旁”与“部首”常连在一起讲 ,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偏旁”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构字的基本单位。汉字中绝大部分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搭配而成的 ,结构不同的合体字 ,它的偏旁位置也不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就分别有左右、上下、内外两个偏旁 ,如“品”字结构的字有三个偏旁。“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 ,是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形旁。它具有归类字形的作用。因在字典、词典中把这些表义形旁列为同部的首字 ,所以叫部首。如“峰”字 ,有左右两个偏旁 ,“山”是这个字的形旁 ,是“山”部一系列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多种,下面这两个字采用了其中的两种:“刀”字是“象形”;而“刃”字是“指事”,你能分辨出来吗?  相似文献   

16.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一、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8.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19.
“历”和“厉”是同音形近字 ,教学这两个字时 ,我主要从字形入手 ,对它们进行了辨析 :都属“厂”部 ,所不同的是“日历”的“历”是在“厂”部里有个力量的力 ,“厉害”的“厉”是在“厂”部里有个千万的万。但是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 ,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将“历”、“厉”混淆 ,尤其爱把“厉害”写成了“历害”。鉴于此 ,我又想出了一个比较直观有趣的办法 :我把这两个字比平时扩大了五倍写在黑板上 ,一边写一边说 :“工人叔叔在工厂里出力做工。”这样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大的“历”字 ,我又指着它接着说 :“他们干什么呀?原来是加工日历 ,经历…  相似文献   

20.
平日阅读报刊,我发现报刊里“象”“像”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学们的作文中,使用“象”“像”出错频率就更高了。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有些同学不清楚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这里,我就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作点介绍,供同学们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