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青平  管琴 《西藏科技》2012,(11):66-70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9年12月9日至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垂直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数值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分别采用45×15km、27×9km、15×5km三种方案及在水平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垂直分辨率分别采用23层、30层、43层三种方案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对模式模拟的结果影响没有垂直分辨率的影响大;水平分辨率达到一定的精度,需要相应的提高数值模式的垂直分辨率来预报的准确率;水平格点数越多,模式运行的时间越长;垂直分层越多,相对而言积分时间越长。文章研究的结果将为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数值预报系统的构建提供研究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开发行业逐步发展,风速预报的准确性是关键问题。数值模式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地表热力及动力强迫引发的大气湍流特征的合理计算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小尺度局地风速的预报十分重要。本文选取MYJ、YSU、ACM2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2010年贵州韭菜坪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近地层风以检验风速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复杂山地地形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理包含非局地闭合的大尺度涡动对运动的影响,ACM2方案对近地层70m高度风速的模拟效果优于其余两种方案,2010年4月逐小时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56m/s,一致性指数为0.94。对风向的模拟三种方案结果相近,但与实测风向的误差随着高度不断减小,70m的模拟结果优于10m。采用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估算平均风能密度,在不同高度上结果稍有差异,但在50m和70m(风机轮毂高度)高度上ACM2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3.
出于提高基于数值模拟的风资源评估精度的目的,本文对NASA发布的3秒分辨率(90m)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据,根据SRTM缺测区域的特点利用直接赋值和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结合的方法进行填补,并将填补后的SRTM数据作为下垫面的地形高度资料,引入中尺度大气模式MM5中,以研究可提高模拟精度的方法。本文以广东省以及邻近省份地区和近海海域为例,模拟了2002年4月和11月各两天的4个嵌套区域(分别为27km、9km、3km和1km分辨率)的逐时风场,通过与利用USGS地形数据的对比试验.分析了SRTM对近地层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USGS地形数据相比,SRTM数据更接近于真实地形。MM5模式引入SRTM数据后,模拟精度有所提高。地形的变化对风向影响比较明显,但地形的变化引起单点风速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比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站点监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应用统计回归和数据融合技术,对模式预报近地面风速产品进行精细化修正.结果 显示:经过统计回归方案优化后的预报风速与监测相关性较好,预报数据离散度明显减小,进一步经融合优化后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也得到明显改进.对2019年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预报风速进行修正,发现在登陆阶段,融合后的预报风速既改进了偏大的WRF预报又调整了偏小的订正预报,不论是在沿海四市还是内陆地区融合预报风速都更符合实际监测,与监测事实最接近.就整体过程风速预报而言,定量分析可知融合预报风速在12 h内改进效果最优,当预报时效超过18 h时,融合预报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MM5与CFD软件相结合对复杂地形风资源模拟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晓凤  周荣卫  朱蓉 《资源科学》2010,32(4):650-655
本文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以流体力学计算为核心的风资源评估软件WindSim相结合,对鄱阳湖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评估,通过模拟结果与同时段铁塔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MM5的3km分辨率模拟可以较准确的得到湖区风速的量值,能大致模拟出湖区风速分布趋势以及年主导风向,但是对更精细的局地风况分布的模拟相对过粗,而"中尺度模式+流体力学软件"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刻画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局地风况,使局地风速的模拟量值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尤其对10m高度的风速模拟结果改善最明显,故认为该方法可作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电场开发的前期风资源预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2018年1月6日~10日乌海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过程。利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运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场资料,对此次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评估了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对这次降温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都能较好地模拟此次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特征,模式对高低温的起止时间把握较好。通过对乌海市机场、巴镇和乌兰镇3个站点作比较,发现5-layer thermal diffusion和RUC陆面参数化方案均能较真实地模拟出温度变化特征,且5-layer thermal diffusion和RUC参数化方案较其他方案预报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张丹  梁康  聂茸  顾人颖 《资源科学》2016,38(6):1140-1148
蒸散发作为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联系的纽带,对全球和区域水文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Budyko假设,采用全国71个典型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水热模型对蒸散发估算精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气候和植被类型下蒸散发对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特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水热模型加入反映下垫面特征的参数后,蒸散发的估算精度能得到显著的提高;②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流域蒸散发对降水最为敏感,其次是下垫面参数和潜在蒸散发;湿润流域蒸散发对下垫面参数最为敏感,其次是潜在蒸散发和降水;③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流域而言,森林流域和混合流域蒸散发对降水和下垫面参数变化最为敏感,草地流域蒸散发对降水的变化最为敏感。研究结果对于蒸散发的区域性研究、稀缺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短期气候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及其效能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全球T63谱模式 ,以中国典型的旱涝年夏季 ( 6— 8月 )降水为检验的个例 ,分别采取原来模式中的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和UKMO Unified的Gregory积云参数化方案 ,进行了整个夏季的逐月降水预报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Gregory质量通量方案能给出较Kuo型方案更加合理的降水落区 ,并且对降水量的预报也有显著的改进 .从整个夏季的预报来看 ,Gregory参数化方案较Kuo型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降水的总体趋势 .但是与实况相比 ,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徐娟  高坤  陆秀娟 《科技通报》2007,23(4):468-472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荣卫  何晓凤  朱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0,32(8):1434-1443
为了解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状况,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中国近海风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研究:①运用中国气象局开发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WERAS)中的MM5/Calmet模式对沿海2009年1月-5月逐日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逐时风速和风向以及风能参数的分布形态与观测资料均比较吻合,因此认为该模式系统可以用来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进行可靠的数值模拟评估;②运用WERAS对我国沿海20年(1986年-2005年)平均风资源进行1km×(200~400)W/m2,附近海域的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在(300~800)W/m2之间;福建省的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其次是1km分辨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沿海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各省70m高度的陆上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基本在辽宁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然后是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上海市,最后是江苏省、海南省和广西省;③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离岸风速变化:辽东半岛东部海域、渤海湾、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广州雷州半岛东部海域的风速在离岸后70~85km处不再变化,广西和海南近海风速在离岸后30~40km处基本稳定,其余近海海域风速稳定线基本在离岸50km处。  相似文献   

11.
风电场风速预报集合订正方法的尝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滢  宋丽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3,35(3):673-680
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风能预报系统(WINPOP)预报的甘肃HYZ和GHK两个风电场2012年大风月风速预报结果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法(简称BP法)和自适应最小二乘法(简称LS法),采用两种训练样本构建方案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正试验,并尝试性使用神经网络集合方法对订正后的风速进行集合订正试验.结果发现:①经BP法和LS法等的直接统计订正及其集合订正后风电场风速预报效果明显优于WINPOP直接预报效果,且集合订正效果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的统计订正;②与WINPOP直接预报相比,单一的统计订正及其集合订正都能较好地消除系统误差;③与单一的统计订正相比,集合订正具有更为明显的平均误差小、好日子率高、风速预报日变化幅度误差小等优势;④无论是HYZ风电场还是GHK风电场,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各种预报(或订正)误差无显著差别.各种预报或订正方法的预报误差均随风速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3h气压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大风天气下北京城市边界层阵风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北京 32 5米气象塔风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发现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阵风结构存在如下规律:(1 )大风条件下,对数风廓线规律可适用到 1 5 0m的高度,主要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地面粗糙度较大,使得大风与地面粗糙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2 )阵风系数在地面附近较大,随高度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3)阵风强度随高度也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但其递减率要小于阵风系数的递减率。  相似文献   

13.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surface processes and cloud-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study and forecast of the downstream activities of weather systems and one of the key poi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atmospheric movement. In order to show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n the observations for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land-surface heat fluxes, cloud-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s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by using ground- and space-based multiplatform, multisensor instruments and the effect of the cloud system in the TP on the downstream wea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 drag related to the topography, land–atmosphere momentum and scalar flux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ameterization process. The sensible heat flux de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TP caused by the decrease in wind speed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round-air temperatures.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have a strong diurnal variation. Studies also show the compressed-air column in the troposphere by the higher-altitude terrain of the TP makes particles inside clouds vary at a shorter distanc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an those in the non-plateau area so that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ver the TP is usually small with short duration, an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regions.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P on severe weather downstream is preliminarily understood from the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use model simulations and observation technique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loud precipitation in the TP and non-plateau are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loud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over the TP and the processes of the land boundary layer affecting cloud, precipitation and weather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背景场近地层风速的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逸涵  何晓凤  周荣卫 《资源科学》2013,35(12):2481-2490
模式初始场的优劣对风预报结果影响较大,中国常用的全球环流背景场为美国NCEP发布的GFS资料、欧洲中心的ECMWF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的T639资料。本文收集、整理了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上述3套资料,将其分别与中国境内677个基本站、基准站和400座专业测风塔同期测风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综合分析GFS、EC、T639在中国区域内的近地层风速预报效果,并给出3套数据预报性能的平面分布图,结合气象站和测风塔处的地形特征和测风数据的代表性,初步判断3套背景场的近地层风速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可预报性,为中尺度模式选择初始场开展风速预报服务时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①风速介于(0~3)m/s时,气象站和测风塔观测资料检验结果一致,T639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资料第二,EC资料第三。风速介于(3~15)m/s时,气象站和测风塔观测资料检验结果有差异,测风塔数据检验,EC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资料第二,T639资料第三;气象站资料检验,GFS资料预报效果最好,EC资料第二,T639资料第三。风速介于(15~25)m/s时,气象站和测风塔观测资料检验结果一致,EC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资料第二,T639资料第三;②基于(3~15)m/s风速段,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全年EC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第二,T639第三,但秋冬季在西南地区三套资料的预报效果均较差。华东地区,春秋季时,EC和GFS资料预报效果一致,优于T639;夏季时,EC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第二,T639第三;冬季时,3套资料预报效果一致。中南地区,春、秋、冬季时,EC资料预报效果最好,GFS和T639资料预报效果一致;夏季时,3套资料预报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近海区域风能资源动力降尺度研究及储量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MM5以及CALMET气象风场模块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近年来沿海年平均风速变化的平均年-2008年作为模拟年,结合模拟年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山东省近海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模拟研究,得到不同高度1km×1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山东沿海岸及海岛自动气象站同期测风记录,对比分析了10m高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得到山东省近海范围内70m高度风能资源储量。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方法可用于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可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祖常  李大山 《科技通报》1993,9(6):364-369
应用实测风速廓线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中性、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全边界层风速分布对数~多项式律和指数律.这些风速廓线规律给出了估算平原地区全边界层风速铅直分布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欣  陈东升  高庆先  师华定  李悦  周颖  温维 《资源科学》2012,34(8):1408-1415
本文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2006年夏季代表月份7月的气溶胶污染对京津冀地区的温度、风速、PBL高度以及降水量等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气候效应的作用下京津冀地区2006年夏季区域平均温度下降了0.19℃、风速升高了0.089m/s、PBL高度下降了34.42m、降水量增加了0.069mm。研究发现,对于污染较重的地区地面10m风速的下降程度显著,而地面2m温度和PBL高度则明显的下降,对于污染较轻的地区地面2m温度和PBL高度有明显的下降,地面10m风速则有明显的上升。此外,由于地形的作用,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温度和PBL高度的下降量低于山地地区,而风速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山东北部沿海风随离岸距离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旭光  张秀芝  刘焕彬  邱粲 《资源科学》2011,33(7):1317-1324
为了揭示沿海风随离岸距离的变化规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MM5和CALMET气象风场模块对山东省沿海的风场特征进行了一整年的数值模拟,根据实际测风站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选取出了鲁北、烟台两个风速剖面,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对这两个风速剖面上的风场模拟结果进行了年均、海风和陆风以及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下的风场变化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距海岸线10km左右的海上和距海岸线20~30km的陆上之间的区域内,沿海上向内陆方向风速急剧衰减,距海岸线20~30km的陆上和距海岸线10km左右的海上之间的区域外,风速的衰减逐渐缓慢并达到稳定,不同地形和不同高度上风速衰减比率和衰减范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吴焱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7-28,31
对时间序列的预测是一项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本文将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和小波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一种ICA—WNN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风力发电功率时间序列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得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孙艳伟  王润  刘健  肖黎姗  杨德伟 《资源科学》2012,34(6):1167-1174
科学、准确的评估区域风能的开发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是风能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应用GIS手段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估区域陆地风能资源的方法。利用福建省的23个气象站30年的日均气象数据,应用趋势面分析和普通克吕格插值结合的混合插值方法,计算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年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此数据集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DEM和土地利用等地理限制因素,分别评估了距地面50m、80m和100m高度上的风能开发的技术潜力及发电经济成本。结果发现:福建省在三个高度上风电的适宜开发面积都在1万km2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选择三种目前主流的风电机组作为参考风机,估算结果显示,福建省陆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可达187~245GW,年均发电量约为2010年福建省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到5倍。同时,风能的单位发电成本在(0.13~0.76)元/kW.h之间,风况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风电的经济性优势显著,应作为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