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探讨的是"理论"图书馆精神"激情似火",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波澜不兴";"理论"图书馆精神是"富有"的,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是"贫乏"的;"理论"图书馆精神提供的是重要的观念,而"实践"图书馆精神需要的是观念指导下切实的行动;"理论"图书馆精神是"解释图书馆",但关键是"实践"图书馆精神的"改变图书馆";"理论"图书馆精神要往下走,"实践"图书馆精神要向上去.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其中的欢乐颂歌,是交响曲的高潮,也是"自由"、"平等"、"博爱"的颂歌.博爱,泛爱是也,和解是也,和平是也,和谐是也.  相似文献   

3.
单娟 《今传媒》2011,(11):70-71
"成长"历来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熟主题之一,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通过分析其主题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可以看出——"时间"是"成长"的直接见证;"选择"是"成长"的关键体现;而"拯救"是"成长"的最后升华。  相似文献   

4.
连线报道是广播以"快"和"活"的特点适应媒介竞争形势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记者是做好连线报道的关键因素。相对于传统的广播报道,记者在连线中一般以"我"的身份亮相,他是"在场者",也是"观察者"、"体验者";他是"采访者",也是"被访者"、"讲述者"。记者需要适应这种角色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125."骛"是指纵横奔驰,古通"务",意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中的"骛"下边是"马";"趋之若鹜"中的"鹜"下面是"鸟"。  相似文献   

6.
陈东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03,(12):43-44
作为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其本质应该是"办报为民",金华日报社为此提出了"办报为民"的核心理念。办报为民与"三贴近"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办报为民是目的,而"三贴近"是实现"办报为民"的必然途径。一、办报为民与"三贴近"的关系办报为民与"三贴近"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办报为民与"三贴近"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映,它们的思想基础都是坚持  相似文献   

7.
门(門)、宀     
47门(門)48宀47门"门"的附形部首是"門"。由于"门"是由"門"简化而来,从本源上说,"門"是主部首,所以本文以"門"为主进行阐述。"門",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变化不大。即便是简化字"门",外形上与"門"也是"门当户对"。从甲骨文中不难看出,"門"是由两扇单门板(称之为"户")组成。由此看出,古时候,"门"与"户"还是有些差别的。"门"常用于实物大门,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家讨论的问题,是"为档案寻找利用者"与"为利用者寻找档案",抑或是"让每件档案都有其利用者"与"让每个利用者有其档案"的问题.档案人的使命是什么?是"为档案寻找利用者"抑或是"为利用者寻找档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是"让每件档案都有其利用者"抑或是"让每个利用者有其档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角。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的异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杂"、"活"、"稳"节目形态的共同特征;二是存在"高"、"全"、"冷"制作方式的异同;三是存在"多"、"少"、"弱"等节目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在出版界,长期以来有"一般图书和"文教图书"的提法。"文教图书"是指教材、教参和教辅,"文教图书"之外的,都是"一般图书"。笔者认为,这种大而统之的分法欠科学,应该对"一般图书"重新定义;明确什么是"一般图书"对非专业出版社的发展是有好处的。笔者认为,与"一般图书"相对应的,应该是"特殊图书"。什么是"特殊图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特殊群体的、具有特定内容的、通过特殊渠道发行的图书。"特殊图书"相对于"一般图书"而存在,是一个大概念。"文教图书"是"特殊图书"的一种,是小概念。因为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这一  相似文献   

11.
“传媒预警”与“预警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警新闻"是与传媒的预警功能相伴而生的."传媒预警"是因,"预警新闻"是果;"传媒预警"是里,"预警新闻"是表.  相似文献   

12.
唐先生认为,"儒家"是"儒学"、"儒德"、"儒教"的统一体,是"信"、"德"、"慧"的三位一体。用现代术语说,儒家是哲学、道德、宗教三者合一的综合性事业。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是正午义,该词是由表示"停留于午时"义的"亭午"动宾短语词化而来",亭午"中的"亭"本是"停止"义。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与"不变"是我国图书馆在转型发展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变"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不变"则是图书馆有意识的继承。在"变"与"不变"中去把握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施晔 《传媒观察》2012,(9):48-49
对在"三级办报"中处于最基层的地市一级党报而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非但不是应景之举,而且是党报"接地气"、"抓活鱼"优良传统的回归,是重新构筑党报"三贴近"原则的重大创新,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的有效途径。"走转改",为强势推进"三农"报道,进而完成从范式到内容的再造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对制度及图书馆制度的概念作一般解释,指出图书馆"制度意识"与"制度安排"的关系,即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一般性的知识、认识的观念性体系,而"制度安排"是特殊性的理念、价值的操作性系统;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思想建构,而"制度安排"是规范监督;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一种软性的行为导向,而"制度安排"则是一种硬性的行为导向;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比较坚挺,而"制度安排"却比较疲软.最后强调要加强"制度意识"研究,完善"制度安排"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7,(17):78-79
"企"字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止","止"是企业稳固的基础,与上面的"人"字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圆满的"企"字。  相似文献   

18.
在出版界,长期以来有"一般图书"和"文教图书"的提法."文教图书"是指教材、教参和教辅,"文教图书"之外的,都是"一般图书".笔者认为,这种大而统之的分法欠科学,应该对"一般图书"重新定义;明确什么是"一般图书",对非专业出版社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笔者认为,与"一般图书"相对应的,应该是"特殊图书".什么是"特殊图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特殊群体的、具有特定内容的、通过特殊渠道发行的图书."特殊图书"相对于"一般图书"而存在,是一个大概念."文教图书"是"特殊图书"的一种,是小概念.因为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用书,一般不通过新华书店的柜台售出,而是相关部门专营或一定渠道批发.  相似文献   

19.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人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这个职业。"铁肩担道义"是说记者的品质,"妙手著文章"是说记者的能力。笔者认为"铁肩担道义"除了品质,也是责任,这种责任的履行光靠"妙手著文章"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守心如玉"。守"人性"。守"人性"就是以人为本。记者必须懂得,没有一条新闻值得用生命换取。而在"人性化"方面有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