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它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小说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小说。正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而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主题中,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语文教学中着眼“鉴赏典型人物”,既可以避免仅停留于情节表层的肤浅,又能为  相似文献   

2.
人物与环境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叙事性的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语)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3.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来揭示的,而肖像描写,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祝福》一文中,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个生活在旧中国的被践踏、被愚弄、被委弃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  相似文献   

6.
学习小说,我们不妨从人物形象入手,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塑造人物的,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品味那故事中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写人记事要围绕中心选材,通过典型事例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得鲜明、突出。通过综合实践,我们要到生活的“最前沿”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相似文献   

7.
黄孟文的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新加坡商业社会的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被异化和市场化了的。对黄孟文代表性的小说进行人物心理分析,发现现代人在商业社会中失去自我、被异化以及市场化而不自知的生存状态。黄孟文的小说不仅深刻揭露了新加坡社会某种类型人物的无根的生活,并且内含着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批判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要有效地阅读小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在“知要素。识技巧”的基础上进行蓄势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其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而小说阅读的难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专题阐释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多方位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小说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现代小说往往会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运用散文体的语言,通过描写完整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作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依存,构成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小说的主题服务,也就是反映某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其中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没有人物就没有小说。但人物总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形象分析就成为小说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从而精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以及透过人物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来。  相似文献   

12.
李汉 《现代语文》2006,(2):87-87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示时代背景及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说阅读     
了解小说同学们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时阅读和欣赏小说有很大帮助。一、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第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为环境条件所制约,又在推动着环境的改造和变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说中的环境内涵甚广,主要指社会背景、自然景色及风俗和特定的氛围三个方面。 鲁迅善于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审美功能,为人物设置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活动舞台,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鲁迅在小说中,常常巧妙地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他的小说,从总体上说,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总背景的,鲁镇、未庄、S城,都是当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是他的小说的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活动的舞台,也是这些人物创造的对象和结果。《孔乙己》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尚未受到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冲击,仍然笼罩着封建压迫和封建思想毒雾,十分愚昧、保守的中国小城镇的社会生活图景,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物是这种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它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15.
[阅读要求] 1、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艺术的中心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为此要注意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的关系,注重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肖像、心理等把握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光裕 《快乐阅读》2011,(25):133-134
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来源于生活,而它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概括。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的社会人生图景;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等。是初中小说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小说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8.
"外省来的年轻人"这一类人物形象,在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省来的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而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了拉斯蒂涅的形象。小说人物身份不同对其命运的影响、小说人物生活经历不同对其性格的影响、小说作者创作选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决定了于连和拉斯蒂涅奋斗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人物与情节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每个人物都在小说情节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小说《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中塑造的人物具有典型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征,他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些人物也是社会群体的缩影,透过他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特征和创作意图,也能让读者了解西班牙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