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师要想把课上好,第一步就是要吃透教材。有人对345位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精力划分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2.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敦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当然,能用80%的精力写教案的老师最起码是认真负责的,照抄、照搬教案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无疑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当然,能用80%的精力写教案的老师最起码是认真负责的,严重的是照抄、照搬教案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也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也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备课已沦落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 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本末倒置的精力划分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备课是低效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为之付出的精力最大、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有人对此作过调查,按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语教师的日备课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初中教师比例为33.32%,高中教师竟高达73.81%。然而,有时教师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和精力备的课,效果却并不理想。备课的付出与收益形成巨大反差。究其原因,是语备课走进了误区,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备课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教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找到大量备课资料,这为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抄袭行为——他们贪简单,图方便,从此不再认真备课,不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共享电子备课制度的不断推行.很多教师对“共享备课”逐渐产生了依赖。有的教师纯粹复制以往的备课资料,备课没有创造性;有的教师舍本逐末,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而是用于阅读“共享备课”资料,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相似文献   

8.
王荣生教授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高中老师多为4小时,初中老师多为2小时。而这些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基本花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选文,揣摩教材编者意图,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侧重点不同,对教材挖掘的深浅不同,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同。为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也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我们4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了跨校教研组,决定采用集体备课。即各自备课作为一次备课,然后大家研讨形成较为成熟的教案,教师再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做适当的修改,形成个案,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并进行反思。下面借此我来谈一谈信息技术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照学科特点先后有序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是备课的一个流程,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然而,这条流程在新形势下的进程如何?为此,我们对345位教师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  相似文献   

11.
1备课与上课两张皮有的教师备课是为了应付检查,用于“书写”的时间远大于“思考”的时间,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字的堆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占了一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照搬教参的,没有自己的见解.备课的核心“教学活动的设计”部分只是几道例题,没有问题的剖析、思维的暴露和变式的设计等,有的甚至连解答都没有.由于教者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一新 《考试周刊》2011,(86):214-214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所以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网络电子备课的实施能够改变教师传统备课模式,把教师从繁冗的书写重压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熟悉教材教法和学习辅导,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处在一线的教师每天要跟课堂打交道, 必然每天要面对备课,在备课上花费不少精力。但好多备课仅仅停留在"用"的层面,甚至备课与上课脱节——备课是一回事,上课又是另外一回事,备课成了一份重要但无效的作业,既牵制了教师的精力,又影响了教师以创造性、艺术性为特征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备课的八要点□民乐县教委任河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一项复杂精细的脑力劳动。可以说,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了备课上。对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来说,辛苦的备课劳动却常常得不到等值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素质的制约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备课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集体备课,一方而,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使备课质量超过全组最优秀教师独立备课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中去。  相似文献   

16.
现行教案制度弊端甚多,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对其改革呼声甚为强烈。确保教师备课精力,倡导撰写实用化、学习化、研究化、个性化教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龙增坚 《广西教育》2012,(30):28+38-28,38
备课是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构建优良的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过程,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教学观的体现。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作为教师,不仅不能忽视备课,而且要花足心思、下足精力去备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的一些备课技巧。  相似文献   

18.
安静 《中学文科》2007,(11):87-88
作业批改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作业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平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打分、测验考试等,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对于备课工作的认识 英语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此中,做好备课。工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大部分:备课和教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1、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艰苦劳动,教师在备课中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数倍于教课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当然由于各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不同。并不是大家所花的精力与时间都相等的,而是因人而异。笔者的体会,备课与上课的时间比例约为3:1,还不包  相似文献   

20.
刘志祥 《考试周刊》2013,(59):102-103
<正>长期以来,在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把备课和抓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测验考试等方面。当然这些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授课后的自我总结,即写"授后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名教师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