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经院哲学家们把理性看作认识上帝的手段,从而使理性得到发展。这刺激了人们对新知识的追求。同时对理性过分的狂热也成为科学进步的障碍。以至人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晚年对欧洲科学的危机作了深入反思.他认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科学对于生活意义的丧失,并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近代科学的客观主义对古希腊以来的原初理性精神的偏离.要克服这场危机,必须将科学建立于普遍哲学即先验现象学的基础之上.通往先验现象学的道路有两条:生活世界之路和心理学之路.胡塞尔的反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欧洲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经院哲学家们把理性看作认识上帝的手段,从而使理性得到发展。这刺激了人们对新知识的追求。同时对理性过分的狂热也成为科学进步的障碍。以至人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5.
科学和性别相关吗?--对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的不尽完善,促使女性主义对科学进行深刻反思.她们从科研活动中的性别差异出发,反思并批判了科学领域及其理论体系本身所表现的种种不合理现状,提出了"强客观性"、"反身性"等颇具现实意义的概念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们为人类反思科学所做的贡献.然而,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以及批判过程本身暴露的各种缺陷,最终导致她们建构女性主义科学体系的愿望不能得到真正实现,而只能成为推动人们追求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姚琳 《科教文汇》2012,(15):196-197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科学史上的"黑暗时期",是科技发展的"漫漫长夜"。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对科学造成了摧残,但是中世纪的科学还是有了缓慢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中世纪完全是被黑暗所包裹。那种启蒙历史观中的中世纪黑暗说,似乎由于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说法正在完全地崩溃。正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本文将从中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复苏—大学的兴起,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中世纪的科技发展,以此来完全地否定黑暗时期的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杨凯 《今日科苑》2009,(12):248-248
当前,部分政治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就是备课、上课,把教学活动简单化,模式化,很少对教学进行反思,"日复一日,重复昨天的故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政治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学会反思,擅长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师素质,增强  相似文献   

8.
OECD研究与开发资助模式演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凤霞 《科研管理》2006,27(2):57-64
OECD的大多数国家的研究与开发资助经历了"科学政策时代"、"科学和技术政策时代"、"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时代",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的指导思想也从"国际领先知识"转向"知识创造财富","新的知识生产方式" 是OECD资助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意味着,如果政府仍然用老的政策工具和行政结构来规划和安排科技政策,那么老式的技术政策将会提高政府失灵的风险,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应该通过激励企业对R&D的投入,调整R&D的资助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实践"开始作为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被确立了起来.这种确立表现了进入到哲学视野内的技术获得了它的基础.但是,对这一确立的过程和基础本身却缺乏必要的反思.主体间性实践概念取代原先的纯主体实践概念是实践本身所出现的转变,对技术的理解开始确立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领导是领导科学中的核心概念,对于该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领导科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针对领导已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定义,纷繁复杂,比较混乱,各位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以及所处时代主流领导理论的影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综述领导定义的演化进程,基于权力、情感、组织、主体行为导向、伦理道德五种不同视角对领导定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展望其进一步演化方向,目的并非拘泥于给出"大而全"的领导定义,而是在于构建一个能较全面反映领导内涵的框架体系,为人们从多角度理解领导这一重要概念提供思维路径,从而推动领导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医学作为我校医学专业的必选课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课程.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将"老师讲、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式学习.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察,进一步反思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  相似文献   

12.
吴云平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50-151,15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也是人类文明危机的标志。科学与人文、技术与人文的分野和阻隔,是技术经济时代遭遇的人文命题。通过对这个时代的人文回望与前瞻,期盼科学与人文、技术与人文融通的时代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历史公案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邓小平理论构成中的核心论点之一,与"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斗争紧密相关.本文考察了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争的过程,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照,应该认定毛泽东有过这一论述.但在不同的背景下,毛泽东对科学的"生产力"属性和"上层建筑"属性有不同的倾斜,本文分析了存在这种歧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经历了古代的自然融合、中世纪二星陨落、文艺复兴时期黄金般联姻和近现代的分裂对峙四个阶段。就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统一在总体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经典学说中,资本和劳动是构造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要素. 在新经济时代,这两大要素变成了科学技术与资本. 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大大缩短了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时间.传统"研究--开发--产业"三阶段论已变成一个科技与资本互相借势、快速裂变的过程,实验室的技术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直接获得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5)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由数据主宰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共享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该时代中,公共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该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分析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反思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公共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科学2.0"还是"科学Ⅱ",一些控制论与系统科学家们认为科学正在发生结构革命。而推动这一研究到达一个新高度的,则是维也纳史太白技术转移新控制论中心的卡尔·米勒教授,他以二阶控制论为基础,基于生物学个人如何构建一个"知识实在"的认知论点,将观察者视角引入提出科学研究,通过对一阶科学进行反思和重返,提出统一科学的二阶科学,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古代社会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人类开始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知识,用知识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新闻媒休报道的热点是:科教兴国战略是全国关注的话题:市场国际化是经济界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是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这些热点最终都集中在人才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人才成长的环境,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开成及用和人才的竞争,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国策,也应该是经济腾气国家的国策。创造学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科学。实施创造教育教学是落实这一国策的…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研究当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在技术发展当中涉及到许多科学的原理,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科学与技术毕竟也是不同的。本质上,基础科学是揭示自然的规律和奥秘,技术则是科学成就的应用。我之所以要提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在我们的科学管理层面上,对基础科学的理解有些偏差。这显然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