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写文章的一条原则:“惟陈言之务去。”由于斡愈的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浮靡华艳的形式主义的文风而发的,所以很快地风靡文坛,对于改进当时的文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底什么是“陈言”呢?韩愈以后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觉得清朝刘熙载说得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2.
被北宋文学家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朝文学家韩愈,曾在《与李翊书》中写道“: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两晋之后,骈文风气盛行,语言走上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也都以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为主,文学作品无病呻吟,远离生活,是韩愈、柳宗元在唐代中叶发起了古文运动,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拨正了航向,将散文引向了正途,其“惟陈言之务去”的艺术主张,也得到广泛赞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众报》是由爱国知识分子陈言集资创办的。1929年10月10日创刊。社址在沈阳。阎宝航为名誉社长,陈言自任社长兼总编辑。常年法律顾问为上海大律师吴迈,经理刘西野。  相似文献   

4.
“惟陈言之务去”。用心为文的人,都很重视古人的这个经验总结。它算得上是一条“规律”吧? 不是有人说么,第一个把月亮比作美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再这样比喻的人是蠢才。说得这样尖刻,目的无非是要提醒人们,作文章不要重复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创造。只要留心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就不难发现,新闻中的“陈言”实在不少。现成的词藻,现成的比喻,用个没完。形容刻画事物逼真,少不了“栩栩如生”,说某人的大字写得好,必  相似文献   

5.
禁体诗杂说     
禁体诗基本上属于咏物诗的传统,是雪的诗学.欧阳修、苏轼的风流轶事与雪诗,是禁体诗的起源,同时规定了禁体诗的范畴.禁体诗的真义,不是禁止体物手法的运用,而是禁止沦为陈辞滥调的语汇和意象,是唯陈言之务去.  相似文献   

6.
人们听惯了不少广告中那“信誉第一,用户至上,实行三包,代办托运”之类的套话,也听惯了“誉满全球”,“领导时代新潮流,产品质量第一流”之类的大话。夸来夸去,人们能不腻烦!韩愈有句名言:“惟陈言之务去。”这在广告学中也是适用的。世间讲究广告艺术的事例不胜枚举:联邦德国福斯汽车公司的小轿车广告:“如果有人发现我的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送您美金一万元。”这家公  相似文献   

7.
就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而言,总是喜阅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反之,也总是最腻味这样的文章,满篇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由此,古代政论家韩愈早就发出为文写作务去陈言的主张。革命导师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也曾大声...  相似文献   

8.
自出新意     
例文: 宋子京①《笔记》云:“文章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②,信然。陆机曰:‘谢朝华于巳披,启夕秀于未振。’③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④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⑤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⑥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语言在我们的报刊上,应该用来表现一个民族的文明与尊严,表现社会主义文明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新闻中的陈言套语,是要束缚人民思想的;“左”的语言,危害就更大。因此,研究新闻语言的特性,改掉陈言套语,是新闻界的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对新闻语言作了重要指示。他说,新闻语言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新闻中的陈言套语是要束缚人民思想的。这位中央领导同志说,这次到下面去,感触很深,我们有些干部思想不开展,路子不新,旧的语言太多。县委书记汇报,讲的还是有多少宙地,亩产多少斤,春种秋收那一套。问他科学技术怎样,商品生产怎样,畜牧业怎样,食品工业怎样发展的,他得找有共局长,自己讲不清。在下面“左”的东西有,但更多的是习惯势力,习以为常.新闻报道老框框有的是。报上经常讲“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11.
深刻的思想能否得到准确的表述,感人的事实能否得到生动的描写,一靠写作技巧;二靠语言的运用。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同是一件事情,一个语言丰富的行家去写,会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熠熠生辉,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感染;一个语言贫乏的作者去写,尽管材料很好,写出来的东西或者像个瘪三,干巴无味,或者陈言套语,令人生厌。注重语言词汇的积累对我们每一个记者、通讯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人对写作问题也发表过不少有益的见解。他们受着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对于我们所讨论的写作理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写作方法问题,很难给多大帮助。我们现在介绍一点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了解一点历史情况。韩愈是唐代古文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学道重于学文的人。他在《答李翊书》中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不是圣贤的书不敢读,不是圣贤的思想不敢有。“唯陈言之务去”。陈词滥调,流俗之见,一概不人文章。  相似文献   

13.
用典,贵在出新。中外的“古言”、“古事”,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几千年前的古代、上古时代,也可以下溯到不太遥远的几十年前的近代、现代。不论远近,都是陈言陈事了。“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引古言,引古事,说今事,论今理,应当力求有所生发,有所发挥,推陈出新。如果只是一味援引典故,老调重弹,旧事重提,重复来,重复去,“以今魂托古胎”,那么,就成了“掉书袋”,无所创新,没有出息,岂不悲哉?“旧锦翻新样”,典故才能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新书长廊     
透过冲绳看日本冲绳札记[日]大江健三郎,陈言译,三联书店,2010在《冲绳札记》中,作者试图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到一位文学编辑讲过:“我选稿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新意。”这话很有道理,也可能是许多编辑的共同感受. 凡是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新的东西.创作的含义就是“创新”,比如立意新、题材新、构思新、语言新等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不例外.其中重要的是立意新. 新意,就是有新的见解.见解新,文章才有生气。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有什么生命力?比如,一篇散文,都是别人写过的内容,或是人家讲过的道理,无论再怎么下功夫,也不会成为好作品.古人讲的“惟陈言之务去”,“文章切忌随人后”,都是这个意思。而古人提出的“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16.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17.
柳鸣九先生鉴评的漓江版《世界最佳情态小说》和广西民族版《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词典,在选材、品评上均有鲜明的专业性,一部以“情”为专题,一部以“性”(格)为专题,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达到了人性人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作者凭借他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厚素养和敏锐观察,在作品的选取以及文学、人性两方面的评析上均有新的角度、新的见解、新的表述。在评出新意的同时讲究文章的写法和语调风格,于透辟分析中流露幽默调侃的情趣。从这些被誉为“美文评论”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见出作者唯陈言之务去的良苦用心和非一日之功的精深造诣。这里选载《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中的4篇鉴评文字供大家欣赏。限于篇幅,原译从略。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季鸾一生中曾参与编辑、创办过多种报刊,而其最辉煌时期当属1926年至1941年逝世前主持《大公报》这一阶段。他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在这一时期,他撰写的《大公报》社评(即社论)曾经在当时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对中国现代报刊评论写作形式和论述内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公报》的老报人曹谷冰曾概括张季鸾的政论“如昌黎,如新会,无僻典,无奥义,以理胜,以诚胜,故感人深而影响远。”①这里的“昌黎”即唐代韩愈,“新会”即为梁启超。韩愈和梁启超为文之道皆倡导“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他们主张文以立言,而语言…  相似文献   

20.
文风即人品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题目牵强附会。我也曾犹豫再三,不知一己之私见到底能不能自圆其说。 江泽民同志把党的作风问题提到关系党的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如果说党的作风体现了党的形象,文风也反映了一张报纸的形象。对个人来说,文如其人,这个“文”我想自然包括文风在内。 改进文风,就要刹长风、戒空话、去陈言,等等。其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增强读者意识,写文章的、当编辑的,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读者。你的文章写给谁看?你写的东西读者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做到了用最经济的文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一张报纸要体现自己的水平,就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