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家人爱水、崇拜水、离不开水,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泼水节是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在澜沧江里赛龙舟、临江赶摆、泼水狂欢,都展示了傣族与水不解的情和缘。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学情分析】作为云南人,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泼水节是傣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德宏地区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它蕴含着傣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德宏傣族泼水节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准确把握德宏傣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内核,有利于推动德宏边疆地区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谐边疆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新年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一文里向我们描绘了傣族泼水节的情景,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七天。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汉族和傣族,其他少数民族的新年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活动。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在广场上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泼水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相似文献   

6.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7.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相关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泼水节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谈□兰州实验小学孙玉梅《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画和一篇短文组成。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要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相似文献   

12.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泼水节为题材的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二下有《难忘的泼水节》,苏教版二下有《欢乐的  相似文献   

13.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泼水节”语感训练史红《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其基调是欢快的。教学本文,可以通过语感训练使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一、加强朗读,品味任感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  相似文献   

15.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的是1963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故事。学完这一课后,我也想过一次泼水节。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河谷的傣族生活在傣族核心区以外,这里山高谷深,山川阻隔,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形成的节日多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虽然没有统一的泼水节,但许多节日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现民族主体特征的民族服饰、民族语言迅速消失的今天,有必要在现有节日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节日,确定一个能为广大金沙江河谷傣族接受,节日形式又能为傣族同胞普遍认同的"泼水节",来提振民族精神、突出民族特点、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的聚合力,让金沙江河谷的傣族重新焕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教材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作者先写总理到来之前的情况 ;接着写傣家人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热烈、隆重的盛况 ;再写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最后写幸福、难忘的感受。作者重点写了欢迎和欢度两个场面 ,表现了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 ,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高贵品质及各族人民爱戴敬爱的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少年文艺(南京)》2014,(1):F0002-F0002
相关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相似文献   

19.
【案例】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少数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美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香格里拉,多美的名字,是个许久以来我一直向往的仙境。在与天相接的云贵高原上,热闹的傣族泼水节,惊险的多民族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