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2001,(16):28-29
我校是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从1999年9月开始了研究型课程的探索,我们充分利用因特网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以下简称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我校自行设计的“学习支持网”由以下九个栏目组成:“研究方向”: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课程概述”:是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学习资源”:是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很多学校开设已经二至三年了,大多数教师认为开设研究型课程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起了较大的作用,但也有些老师认为研究型课程是“无序”、“散乱”,甚至“无效”的 究其原因,除了新型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3.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过分注重接受式学习的弊端。”这是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去年秋天,山东高密教育资讯网正式推出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以下简称“支持网”),在改革实践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支持网”拓展了师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支持网”给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乃至更新自我的舞台。从这个意义来说,“支持网”成为师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动力源。第一,“支持网”在让师生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发掘出其身心的潜力“支持网”的主体部分是“个人专辑”,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者姓名、照片、年龄、电话、个人…  相似文献   

4.
林勤 《上海教育》2001,(22):36-37
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推进,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还积极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  相似文献   

5.
马楠  樊馥  吴颖 《学前教育》2021,(5):I0005-I0008
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29年诞生于风景优美的大兴区顺驰领海小区,以“建设研究型幼儿园,构建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儿童自创性人格奠基”为办园宗旨。经过十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努力做到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发挥教师的支持、引领作用,促成“发现–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幼儿园生根发芽,还步培养出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战了践行研究性学习的园所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基于问题的学习看研究型课程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论述了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作用,包括对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分析了研究型课程教学对“教”与“学”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办出英语专业的学科特色,我们在英语专业开设了“中美青春文化对比”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而设计的课程。课程中的研究课题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如何做研究”。因此,教师在课程中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学习,严格说有范畴区别。但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二者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又殊途同归。我国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尚少,但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丰富多彩。本文试就信息技术与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提出研究型学习模式,供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研究性学习”被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提了出来 ,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正式开始设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长 ,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研究 ,因此笔者想就这么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定义很多 ,对其称谓也不一致 ,常见于各种书籍、杂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观点二 :研究性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是掌握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研究型课程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研究型课程实施的成败。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