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理查森如何通过书信体展现、刻画人物内心矛盾,寻找作者运用男性话语建构出的女性内心世界,进而发掘被父权制长期压制、扭曲的女性声音。  相似文献   

2.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理查森在创作《帕梅拉》时深受清教的影响,因此作品内容也反映了清教的局限性。本文旨在辨证地分析清教教义在此文中的运用,就宗教的启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形式研究,强调"文学性"与"陌生化",重新界定了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从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对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色》进行分析,揭示出《紫色》这部小说的形式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意蕴。从语言和象征来看,《紫色》的语言交织着白人语言与黑人土语,作品中的紫颜色、裤子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从作品所采用的书信体叙述方式看,写信主体、收信人、写信时间等形式要素都赋予了小说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结婚》讲述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男女的爱情婚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它同样适合移植于当今这个时代,爱情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叙述婚姻话题的小说作品很多,叙述的方式采用书信体的很少,师陀的这种叙事策略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逊色的,而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帕梅拉》中的女性主人公帕梅拉的人生经历可解读为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分析其形象由反抗到妥协的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认为帕梅拉虽然有反抗的一面,但其形象实际上仍然是英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小说作者理查逊通过描述帕梅拉反抗以及顺从的两种形象达到其说教目的,表达了理查逊提倡遵守传统道德观念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充满了多声部对话的复调小说,但通过"符号矩阵"对其中人物的信仰及各自命运走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表面独立的复调背后又隐藏着作者的统一意识和宗教关怀。文章采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这篇宗教小说,借以呈现该小说的另一种面貌。  相似文献   

9.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0.
《一片土》是师陀小说思想与艺术形式转型的标志。与其北京时期作品那种明显的左翼倾向和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不同,《一片土》以寓言的形式表现了特定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标志着作者“北京”寻梦生涯的结束,也预示了其灵魂进入徘徊状态,开始自觉扣问知识者的精神困境。以此为界,师陀小说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注重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转向抒情化、散文化、非小说化。也因此《一片土》成为思想和艺术都趋于成熟的《果园城记》的先导性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一)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伟大的俄国小说家.其沉郁而难以理解的文学风格。对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撑起俄国文学的两大主要支柱。即托尔斯泰与陀思妥也夫斯基,而陀氏于186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罪与罚》,则与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并列为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学中的书信体小说自出现之始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对话式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独白式书信体小说。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比较两部作品在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方面的异同,分析其叙述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信体小说文体的认识,并丰富和完善叙事学的研究品类。  相似文献   

13.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塞缪尔·理查逊的道德小说<帕梅拉>中塑造了具有坚定贞洁信仰的女性帕梅拉.他通过意识差异、融合而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并利用大众阅读后产生的心理共鸣进行道德说教.具有女性意识的帕梅拉的自我塑造及自我提升过程反映了的中产阶级上升论及关怀女性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15.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笔者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石头天使"意象的分析,揭示《盲刺客》对劳伦斯的小说《石头天使》的仿作。笔者认为,《盲刺客》与《石头天使》的对话进一步凝练了小说的主题,丰富小说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作为清代才学类小说,在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但也有许多不同见解,值得研讨。文章认为,在乾嘉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对音韵学和诸艺颇有造诣的李汝珍所创作的《镜花缘》,确实存在着"以小说见才学"的特点和局限,但不应该视之为才学小说。以明清章回小说世情类作品的历史发展的视角作考察,就《镜花缘》描写的内容来审视,《镜花缘》乃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  相似文献   

17.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秦腔"和"土地"是贾平凹《秦腔》中两个最重要的意象。小说通过秦腔的衰落和土地的荒芜展现了当下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精神困境。在《高兴》中,他又通过"垃圾"和"高跟皮鞋"两个意象展示了进城农民的尴尬处境和无根状态。两部内容相关联的小说从不同侧面折射着时代的投影,共同隐喻了社会转型期农民精神镜像的嬗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中国乡土社会的忧思。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教育相对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相对富裕的地区也有穷人教育学。《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书以浙江省各级政府的探索为例,展示了当地政府在解决"上学难"向"上好学难"转变这一时代性教育难题中的相关实践。教育发达地区也有穷人教育学的命题,其实质仍然是教育公平及其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波斯人信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一部反映先进思潮的书信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文体手段和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深刻的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本文试从文体学与修辞学的角度对《波斯人信札》进行分析,探讨了构成这部小说的三种基本文体,同时从词汇、句子和修辞格方面分析了该小说的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