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岩  刘立刚 《今传媒》2014,(3):68-69,74
《十二怒汉》是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57年推出的处女作品。整部影片探讨了上个世纪美国法律的陪审团制度下的"合理怀疑",彰显出法律的公平正义。本文将通过该影片挖掘合理怀疑中的人文关怀,并由此联系媒体在进行此类新闻报道和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中的合理怀疑和媒体监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国内灾难新闻报道中,以"人文关怀"为名,进行伪人文关怀报道的现象格外突出。本文从关怀受灾者、塑造救灾英雄和强调集体主义三个方面,呈现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伪人文关怀现象。并从道德价值、媒体职能和法律规范三个角度提出对该现象的纠偏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其现实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容日益浓厚,本文试图将人文关怀在我国媒体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且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于人文关怀的误解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很好地定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理解,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理念,谈谈媒体、被采访者与受众对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关注。阐述真实性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谈谈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但在"杨丽娟追星事件"中,媒体不但没能对杨丽娟及其家人进行正确引导,实施应有的人文关怀,部分媒体甚至成为其"疯狂"追星行为的推波助澜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媒体在"杨丽娟事件"中的作法,探究该事件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缺失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于建红 《新闻世界》2013,(1):154-155
履行社会责任是媒体的立身之本。然而,近几年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以“烟台毒苹果”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媒体存在的新闻价值取向错位、违背新闻规律、舆论引导失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提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正确引导舆论、注重人文关怀、健全法律机制,加强新闻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包围的现代社会,青年人已经成为媒体塑造的一代人。媒体对于人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便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媒体对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对培育安定的社会,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尤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媒体要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即科学而理性的人文关怀为复归和基点,积淀其具有的强大说服力与感染力,成功地完成舆论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安慧 《新闻爱好者》2012,(23):59-60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是媒体不成熟的现象,媒体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说明了媒体的文明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媒体"走基层"活动的本质内涵入手,深入探析活动对媒体实现社会责任所提出的要求。"走基层"要求媒体在新闻工作中通过深入基层、提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文关怀,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是一种社会良知。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怎样彰显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命题。本文论述了人文关怀对塑造广播媒体社会形象的重要意义和广播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践人文关怀,阐明了注重人文关怀是广播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其亲  相似文献   

12.
丁辉 《报刊之友》2014,(4):131-132
“人文关怀”一词是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是站在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重大,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为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提高各自媒体的点击量、收看率等,出现了很多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谈起,认真分析了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这些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体育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难点。本文以中国运动员王燕不幸受伤的媒体报道为例,探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构建自身的人文关怀,成为媒体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使其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价值层面和媒体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意义,并结合央视《走基层》的几则报道进一步探寻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一家媒体如果没有人文栏目,就会显得肤浅,没有品位。目前媒体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报道对象大多数是乡村教师、农民工、环卫工、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这固然能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是,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它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尊重,而不是关注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类人。况且,大多数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更多表现的是他们落后的生存状态,介绍他们生活的困苦和不幸,而对其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远远不够。因此,可以说,当代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并不充分。作为健康类专业报,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我的父亲母亲》专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视角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谁都有父母,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与子女的互动更能体现人性中真实、朴素的一面,更能展现人性中的闪光点。作为纸媒,编发稿件的过程,既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这个群体的关怀过程。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社会的关心,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激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对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情感的关注,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生活的尊重与怜悯,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这不仅是记者的良知,更是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惊全世界,也让人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媒体在忠实记录这场抗击灾难的大战役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近年来,国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仅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但现今很多媒体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本文研究了灾难报道图片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重塑媒体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彭菲  戴文辉 《新闻前哨》2012,(10):50-51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定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价值关怀。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大众传媒弘扬人文奥运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正确反映和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奥运报道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媒体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拉近了大众传媒与大众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