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在新闻媒体上呼吁“新闻也要打假”,认为“新闻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吏治腐败。笔者曾在地方宣传部门工作过,认为假新闻的产生,除了某些媒体记者的不负责任、采访失实,还有认识上的原因,把见报做评定政绩的资本,虚浮之风由此而生。其做法有:  相似文献   

2.
李笑艾 《新闻采编》2005,(5):8-9,13
“说”是播音、主持语言样态之一,常用于主持人节目的播音。“说新闻”是近年来特定的新闻播报中采用的语言样态。这一样态产生于50年代,在山东是“老”张说新闻,在上海是“阿福根”谈生产……,都在听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说新闻”风格著称的是播音前辈费季平,但由于媒体发展的局限,这一样式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1998年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独特的媒体运作焕发了生机,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5.
新闻腐败实际上是社会腐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折射,是经济、政治腐败现象侵蚀新闻界的结果;或者说,是新闻界吸纳社会腐败的产物。新闻腐败有三大表征:版面、节目的腐败,新闻从业人员的腐败和新闻管理的腐败。事例很多,业内外人均心知肚明。过去,对于新闻界的问题,有关方面不是没有重视,反对“有偿新闻”的斗争已进行了多年。除颁发了全国性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外,报业、广播电视业也相应出台了行业规定、规则、公约等。然而,从实际效果看是不尽人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传媒腐败”,说到底就是一种“新闻寻租”关系,即: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权力获得潜在不正当利益机会的非法、违规行为。寻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或按其意志进行使用,也就是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谋求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  相似文献   

7.
消息语言从分类上说,应该属于新闻语言的范畴。但消息语言又不完全等同于通讯类、评论类等其他新闻体裁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它们之间既有共性更有个性。笔者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指用于消息写作的狭义的新闻语言。 既然消息语言是新闻语言的分枝和部分,那么就有必要先弄清楚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是相对于“文学语言”、“计算机语言”等而言的,它和平时我们所说的“日语”、“汉语”、“英语”等不是同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的新闻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别于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新闻寻租”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新闻界》2005,(1):82-83
在传媒及传媒从业者逐渐在市场化环境生存的今天,“传媒腐败”已经不能用传统语词意义上的“有偿新闻”来涵盖和解释。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有偿新闻”一般等同于“红包新闻”,而在新的社会现象中,“红包新闻”只表现为“传媒腐败”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二,传统“有偿新闻”一般只针对新闻从业者个体的个别违规现象,而如今发展到传媒以单位行为进行的有偿违规新闻操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这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角度谈谈对新闻腐败的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仪重要而且各具特色,那么,作为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语言应具有哪些特色呢?  相似文献   

12.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闻写作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那么,什么是模糊语言呢? 1965年,美国数学家扎德首先提出了“模糊”这一概念,接着便产生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学。我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1980年,伍铁平同志发表《模糊语言学》一文,第一次在汉语言研究中引进了“模糊”与“精确”这对概念。伍  相似文献   

14.
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朝军 《新闻三昧》2008,(12):48-48
新闻总是与敏感伴生在一起,因为新闻本身具有的披露真实、反映现实、传递信息的功能,再加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近年来新闻单位经营行为和资产压力等,使有些“新闻”沦落为金钱和物质利益驱使下的奴仆,主要表现就是新闻发布方以某种手段补偿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按照发布方而不是新闻规律和事实真相发布相关新闻,就是所谓的“有偿新闻”。这已成为新闻行业不正之风的一个显著表现,更成为目前一种表现突出的新闻腐败。但事实上,现实中也还存在另外一种新闻腐败,那就是“有偿不闻”。  相似文献   

15.
都市类报纸运用方言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特定的语言——新闻语言,即“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我们通常理解的新闻语言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是以普通话为基础规范化的语言,包括适量的方言土语。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发 《新闻世界》2009,(12):47-4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的社会影响力甚为巨大。而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语言因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而成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因此,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问题,用准确、客观、公正及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胜任媒体“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新闻语言是报刊的新闻语言,接着是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现在已发展到网络的新闻语言。当今,人类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日益多元和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新闻语言那样深入到千家万户,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闻界的腐败现象。作者认为,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新闻报道权寻租是产生有偿新闻的根源,禁止有偿新闻亟待建立健全规避这种新闻公权寻租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亢 《现代传播》2002,(2):53-54
新闻传播中的腐败现象正日益突出。产生这种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以及新闻传播活动中强制制约制度的缺乏。腐败严重影响着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潜在地诱导着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调整新闻媒介整体结构、实行新闻传播资格准入制、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将是治理新闻传播腐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