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05,(10A):42-42
家庭教育在哪里?有人说:它看不见。摸不着。因为家庭教育“隐藏”在家庭的吃、喝、玩、乐之中。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是什么?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一种化。她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化。所有的孩子无不打上家庭化的烙印。哪一种教育方法是高明的。哪一种教育方法是拙劣的?哪一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哪一种教育方式却是拔苗助长?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反思才会成长。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丁丁”,也一定会有很多“冬冬”。在“丁丁”和“冬冬”的背后就有那么多的爸爸妈妈。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他们不是在进行正确的教育。便是在进行错误的教育。愿普天下的父母,在子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中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留住人生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叛逆,对他们仅靠说理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润物细无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尝试着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4.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是指导21世纪社会发展的神圣宣言和行动纲领,而“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去评估并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当今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教育在人们的心里都有构想,不止圣人孔子有。教育专家有,手执教鞭的教师有,家长们也有,并将之付诸行动。家长爱子心切,想给予他们最理想的教育,这无可厚非;但教育的真正参与者——弦子——却被“理想的教育”所掩埋,听不见他们的声音;这真是他们喜欢的吗?是他们需要的吗?本文尝试通过对弦子教育现状的描述,呼唤人们给予孩子自己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用崇高的思想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用高尚的情感去陶冶他们的性情,这也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对于“失学青年”一词,学术界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它主要包括所有有着很短的教育背景、年龄在16-25岁间的青年。他们通常只受过很少的正规教育一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或还受过一点点短期培训。他们中最弱势的是那些既没有升学,又没能在职场中谋得职位的失学无业青年。在丹麦,劳动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长久以来都以失学青年为主,他们往往会面临一些更特殊的问题,这一点与我国的失学青年有许多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陶行知(1891-1946)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生活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们二人都抱定教育兴邦的理想,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改革中国旧教育,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各有侧重点,黄炎培侧重于职业教育,陶行知则侧重于生活教育。但他们在教育思想上有许多共同点。一、在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观点上的一致性黄炎培和陶行知早年都受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道全 《教书育人》2000,(22):41-43
表扬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熟知的教育方法,如何恰如其分地表扬、引导、教育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对教师的生硬说教、强制要求和形式主义的做法极为反感,他们喜欢那些以表扬为主、性情和蔼、循循善诱、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教师,尤其是低龄学生,心灵纯洁无暇,自尊好胜,对教师的表扬和赞许比较敏感,教师肯定或否定的语言(包括辅助语言),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所以,教师能否有效地运用表扬这一教育方法,正确诱导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是当前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是外交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明明和聪聪,现在北京崇文小学上二年级。他们在美国生活三年多,对美国教育有一些观察和体会,现在,他们回到中国工作。作者融合中美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希望这些探索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王敏勤 《江苏教育》2006,(3A):36-36
多年来我有一个感受: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教育家。因为他们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还有创新的实施办法和骄人的教育业绩。他们与一些教育理论家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在书斋里通过逻辑推理推出来的,他们既是思想又是行动。正因为如此,我特别赞赏王俊校长“以行为本”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要想开启学生心扉,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求知上进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勇争先,必须有教育魅力。什么是教育魅力呢?笔者认为,教育魅力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和震撼他们心灵的无可抗拒的感化力量,是教育水平达到最高境界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颜元和英国洛克都是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家。他们批判旧教育的空虚无用,主张教育要切合生产、生活实际。其注重实际应用的实学教育与绅士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较他们教育思想的异同,挖掘其文化的本因,以探求中西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启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一群“坏小子”,活跃在每个班级,每天净给班主任找事。我说,不要指责他们,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成就了班主任,成就了教育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育使中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教育阶段,步入一个新的教育天地,高中生不仅仅是年龄增加,身体增长,同时他们的意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智能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对于从事高中教育者,尤其是从事高中政教工作的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社会变革,进步对教育影响使高中生的思想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品德不良的学生,把他们引上正确的轨道,使他们健康成长,不仅直接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风尚、社会的稳定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品德不良学生形成的原因,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品德不良学生的形成的原因品德不良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概要地可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品德不良学生并非天生而成,而是后天习染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四周世界中是哪些东西进…  相似文献   

18.
龚翠纯 《湖北教育》2004,(20):43-44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高校新生开始。他们刚从中学出来,比较听话、守规矩,但也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弱点,迫切需要指导和关心。高校教育工作应抓住这一特点,改进新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加强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一在近五百年的西方文学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教育哲理小说。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发展历程,来表达作者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不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对情感教育进行了诠释和探讨。《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它记述了主人公爱弥儿和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过程,从而提出了先进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特别强调在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须抓住他们“劳动,教导和勤学”、“激动和真情”的特点,以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主,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良好的意志,使他们养成正…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职业道德教育普遍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他们对职业道德意义的认识,以及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上,都有许多特点,其中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明确教育目的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