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上,香港出版界资深人士就华文出版迈向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祖泽说,华文出版业如何迈向21世纪应有充分的准备。高科技令现代出版业对自己提出  相似文献   

2.
(记者缪立平)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华文出版市场的格局调整,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加快,为适应这一变化,更好地为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人服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决定结合世界各地华文出版人的力量,编写出版《世界华文出版年鉴》。此书将汇集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2)
21世纪即将来临。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多媒体时代。未来出版社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资金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的竞争。谁赢得了多媒体出版的人才,谁将赢得出版物的市场,就将在21世纪的出版行业中独领风骚。期刊是出版物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  相似文献   

4.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5):36-38
华文出版重新洗牌打破了固有的中心概念,出版整合与市场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针对各地不同的出版环境,如何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大华文市场成为各地业者关注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集合两岸五地业者的观点集中探讨华文出版圈内各地出版业者的困境及发展优势,并对如何整合资源,共创华文出版出路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加入WTO后,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华文出版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动,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马等地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整个华文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华文出版融合程度有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华文出版领域知名学者辛广伟.  相似文献   

6.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6,(3S):5-6,8
自中国加入WTO后,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华文出版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动,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马等地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整个华文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华文出版融合程度有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华文出版领域知名学者辛广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华文书店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有四大书局:上海书局(现称中图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他们不仅零售港台出版的华文书籍,也是马来西亚的进口图书分销商,同时也出版华文教材给华校子弟使用.  相似文献   

8.
傅兴汉 《出版参考》2007,(7S):28-28
马来西亚华文书店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有四大书局:上海书局(现称中图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他们不仅零售港台出版的华文书籍,也是马来西亚的进口图书分销商,同时也出版华文教材给华校子弟使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之际 ,认真研讨21世纪大学出版发展战略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是一个大课题 ,其起点可能在于 :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大学出版带入21世纪 ?而主旨则可能在于 :21世纪我们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大学出版格局 ?对这样的大课题 ,是需要我们作出深入研究的。在这里 ,我只就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供大家研究时参考。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对21世纪大学出版提出的新要求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信息经济等的发展 ,在进入21世纪必将形成新的趋势 ,这既给大学出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十分严峻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文热不断升温,华文出版市场不再只是两岸三地之间的连结.两岸出版人如何携手合作,开拓全球华文市场,现在正是凝聚共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整个华文出版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版业者和出版资源也面临着新的一轮重组和整合。现在的问题是,进入新世纪后,如何在国际大舞台上拓展华文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12.
9月21日,第十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在台北圆山饭店开幕,本次会议以华文出版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扮演的角色为主题,两岸四地代表三十余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代表大陆代表团第一个发言,他发言题目是:“从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看大陆华文出版市场趋势”,他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进展,并就今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中对22大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市场偏好和市场预期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之后他还介绍了大陆杂志和电子书的阅读现状和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7):40
城邦讲谈社合攻华文数字出版城邦媒体集团2月10日与日本最大出版集团讲谈社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在半年后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华文数字出版市场。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说,  相似文献   

14.
港澳台之窗     
资深出版人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陈万雄先生曾指出华文出版面临的两大变革,一是中文出版市场的一体化;二是全球图书出版因数位化所带来的变革。他还预计未来五至十年华文出版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是方向问题,而是模块重整问题,也就是必须创造不同环节、范围和层次的模块,以并组成一个新兴的文化知识领域。而华文出版如何走向世界,业界资深人士则认为有两种方式:一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的文化资源有着多样性,书籍则是软实力运用的一种方式。本文选择“华文出版”这一特殊出版形式,对华文出版之于华文软实力的现状、华文出版的目标受众、华文出版内容、华文出版渠道的国际化,以及华文出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锡敏 《出版参考》2005,(27):31-32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近年来成为一股热潮,也是出版领域最关注的趋势.华文出版市场的扩大整合尤为关键.另外,阅读人口转移与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传统出版市场面临大量退货与回款困难.业者迫切需要提升传统出版业生产(创作端与制作端)与销售(流通端与阅听端)的加值服务.现就台湾地区六家机构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供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对两岸四地的华文出版来说,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所讲,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因此,如何分析和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我们能否抓住华文出版发展的机遇,正确地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环境,认为要提高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地位,一方面要提升我国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出版信息.笔者研究发现,"超星发现系统"有助于出版企业对不同国家的华文出版特点进行分析,考查华文出版的发现结果数和总被引频次,可得知该国出版业界对待华文出版的态度.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华文出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身的国际出版地位,形成新的国际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19.
自从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后,全球华人逐渐关注起面积仅为20余平方公里、人口只不过45万的澳门。文学评论家刘登翰先生曾在其主编的《澳门文学概观》中写到:澳门在世人的心目中,至今还是一个谜。澳门的文化、出版在当今世人的心目中更是一个谜。在探讨回归后澳门的华文出版路线前,让我们先轻轻撩起她的神秘面纱。 澳门早期华文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前,葡萄牙政府是采取比较殖民化的方式来管治澳门,对中国文化、华文出版是不提倡、支持和扶  相似文献   

20.
戴楠 《传媒》2014,(16)
正从欧洲最早的华文报刊——19世纪60年代在伦敦出版的《飞龙报》算起,中文报刊在欧洲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而真正由华人创办的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法国,是1907年6月22日由巴黎新世纪书报局编印的《新世纪》周刊。本文主要着眼于21世纪以来的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格局,以此来探讨海外华文传媒在新世纪的发展态势与功能角色定位。 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华人移民的数量持续攀升,据2008年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的调研结果,欧洲的华人华侨总人数已超过250万人,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