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解释学认为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是隐蔽的,其通过象征手段及策略的使用生成了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要彰显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需要深入到日常生活、社会—历史背景、象征形式的符号结构之中,将这种权力意义挖掘出来,然后通过"再解释"使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虽然解释学没有完整地把握住意识形态的本质,且对意识形态及其权力意义有关解释存在与实践脱节的倾向,但解释学所展现出的对意识形态从文本到意义、从现象到本质、从符号到结构、从静态默察到动态分析的立体化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其所关注的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问题值得学界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定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种价值观选择、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谐社会文化中的科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自然界的有机体类似,网络是一个文化有机体,它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基因"的表达.在当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这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网络社会发展的现实.事实上,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网络环境下,普遍的社会变迁是意识形态生长的动力,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意识形态生长的手段,广泛的文化认同是意识形态生长的路径,泛区域的空间延伸是意识形态生长的趋势.遵循这一规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发展,应积极倡导"网络主权论",兼顾网络互动中的依存与发展、网络冲突中的防控与自卫.  相似文献   

4.
吴慧敏 《文教资料》2007,(31):19-2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轰动世界的著名小说《飘》在中国60余年的译介和接受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过程。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首次把《飘》译介到中国以来,《飘》在中国经历了从一部通俗反动小说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傅东华的译本主宰50年到如今十几种译本竞争市场的过程。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本文旨在以美国翻译家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反思《飘》在中国的重写史,透视相关的文化历史语境,考察不同时期各种形式如何通过"共谋"(collusion)完成重写,揭示其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从而更好地阐释现象,深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直接相关,但早期文化研究主要关注阶级意识形态和现实斗争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体现出明显的宏观政治特征;从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始的后期文化批评则结合了西方文化的自检传统,把政治微观化和泛化到了几乎一切文化领域,后期文化批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早期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但由于对元主体性和反本质主义的强调,因此阻碍了反抗性力量的凝结,最终使文化批评在实践上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主张打破理性原则确立的连续性、方向性和秩序性,以无中心、反本质、偶然性的断裂片段搭建历史。它从两个层面瓦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推翻普遍性的本质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共同理想成为空中楼阁;斩断连续性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成为呓语梦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观超越先验本质逻辑规范历史的形而上作法,可破解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虚无主义倾向。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生成本质、本质历史异化、逻辑重塑本质、本质现象统一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共同理想方可确立,并具有到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自宗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而大加推崇。在道德信仰危机和思想道德建设困难重重的今天,摒弃对宗教的简单否决态度,努力挖掘宗教信仰中潜在的积极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功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本质研究中以童庆炳、钱中文为代表的审美派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并规定它为文艺学第一原理。此观点使文学从"文学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本质是阶级工具""文学本质是政治工具"的年代里得到解脱。但近年,以董学文为代表的""文学本质社会意识形式派"则认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性概念,用一个总体性范畴给总体的构成要素下定义是欠妥当的。文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以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外语教学中逐渐显现出一些有违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象。作为高校外语教师,不应在外语教学中只讲授和传播西方文化、思想及价值观等,还应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政策及党的相关思想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某高校的52名青年外语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而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并得出了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基本概念及具体内涵了解较少,对外语教学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及讲授的重要性认识欠缺等相关结论,以此提出从国家、高校、教师各方层面加强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现象到本质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局面在秦朝结束的必然性.[思路]第一问应从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对思想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第二问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教材有讲述,但要从本质上分析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就需明白这实际上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在秦朝结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的统一要求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的文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使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教育作为文化形成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中介应负有文化责任而备受关注。国际竞争的加剧,文化产业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扩大,我国的社会生产还不发达,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使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诸多文化失范问题。我国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然的文化责任主要有:1.当代教育首要的文化责任就是引领社会文化紧随时代潮流,形成占主导地位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和谐文化;2.发扬国民教育的培养功能,养成国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3.从知识取向向人文关怀和科学文化取向转型,培养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建设人才;4.进行文化教育,形成体现和谐社会价值观念和教育本性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任何政党都必然会以一定的化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力量,按照它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愿望去改造世界,影响社会发展。坚持什么样的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化,鲜明地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根本方向和精神气度,决定着一个政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化的社会本质的客观规定性的生动体现,也是化巨大社会作用的主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就是要高举先进化方向的旗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当代中国的大转型,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裂变,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着力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的稳定,增强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是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Learning to Labour signalled a break from mechanistic ‘social reproduction’ theories with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owards a new appreciation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processes within schoo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work of Paul Willis, focussing particularly on some of the unresolved themes of Learning to Labou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own thought since this study was produced. Areas which have been under emphasised in the past include Willis’ attempt to formulate a methodological and analytical base for cultural studies within education,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ideology and the essentially active, transform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production within educational sites.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some of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15.
Numera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We can not measure time,price,proportion,victory or defeat without numerals.However,numerals are not only take effects in calcul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respects in mathematics,but also function as mysterious cultural signs sometimes.In the long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development,almost every number has formed its own meaning with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Numerals’invention and applyin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 beings’cultural development.So they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culture of human language.Nevertheless,various connotative meanings are bestowed on various numerals by different nations mainly owing to the discrepancies in historical backgrounds,social customs,religions culture,ideolog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conventional concept to numerals and nations’culture,studie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ir cultural sources in the two languages,so as to know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liminate cultural conflict and improve peo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6.
陆育红  齐鸣 《海外英语》2011,(10):279-280
Culture stud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cdamic fields, no matter what you are involved in is literature study, social study or the image study. People more and more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to what is culture in nature, pepole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Compared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ociety, the nature of culture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and it is furthered to analyze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the cultural study.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了文化建设和改造的实践。这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本身的发展及党实现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自觉认识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党和政府采取了文化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举措,实现了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的转变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的音乐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直接而重要的精神动力.通过音乐文化的学科化研究,能使我们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音乐文化资源,借鉴音乐文化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成果,探索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实践模式,梳理音乐与各种文化之关系,完善与创新音乐文化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全新的文化视角和哲学思辨.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种关系的和谐,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本质的联系,它提供了促进领导干部优良生活作风形成的思想观念源泉和社会文化环境,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宝贵资源和有效手段。领导干部优良生活作风的形成是廉洁文化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互动发展的结晶,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 ,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主题突出 ,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 ;名目繁杂 ,丰富性与激变性并存 ;文化转型 ,传承性与融合性交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