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是中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年和产业化年”,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为目标,以业务发展为龙头,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突破口,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纽带和核心,广播电视、电信和网络等媒体的业务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新闻     
《军事记者》2004,(3):58-58
◆今年是“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去年底表示,2004年被确定为广播影视工作“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以大力推进全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和产业化。国家广电总局确定明年在数字发展上,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付费广播电视业务和多种信息业务,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快建立数字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加快规划广播覆盖的数字化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频率工作。省会城市以上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系统80%实现数字化,初步实现新闻制作网络化;建成100家数字影院,500个…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广电系统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产业发展年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的数字化和产业化。2003年是广播影视系统的网络发展年和广播发展年,全面启动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今年是数字发展年,我们大力推进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发展计划。黄菊、李长春、刘云山、曾培炎、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广电数字化给与了密切关  相似文献   

4.
8月2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了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设备展览,他强调,广播影视行业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广播影视数字化、产业化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广播影视节目和及时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视听界》2005,(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同志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代表国家广电总局作的主题报告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充分认识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面临的形势;二是全力以赴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工作。报告回顾了全球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发展历史,指出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数字化的工作,采取措施予以大力推进。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广播机构生存的需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各类新媒体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以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界定,目前视听新媒体形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侧重发展互动功能,包括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另一类仍为单向传播方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已经成为贯穿广播影视发展的主题,为我国民族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没有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可能有中国广播影视的繁荣。希望更多厂商、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技术投入到广播影视行业中来,共同推进中国广播影视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数字     
“十一五”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六大任务确定2006年12月21日,广电总局发布《“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六大主要任务,即:(1)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建立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2)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建设;(3)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推进广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前后的几年间,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带动了整个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就广播而言,正在进行着一场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网络媒体及网上音频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求全面利用广播资源,开展广播与网络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丰富内容,创立品牌,办出特色;大力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音频业务。在把广播从有线到无线、从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推动广播电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这是江西省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广播影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全面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给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许多行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牢牢抓住机遇,才能使广播电视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抢占阵地、拓展业务、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